46.陈九川录

  • 原文:陈九川录

 

46.1】正德乙亥,九川初见先生于龙江,先生与甘泉先生论格物之说,甘泉持旧说。先生曰:是求之于外了。甘泉曰:若以格物理为外,是自小其心也。九川甚喜旧说之是。先生又论《尽心》一章,九川一闻,却遂无疑。

后家居,复以格物遗质先生。答云:但能实地用功,久当自释。山间乃自录《大学》旧本读之,觉朱子格物之说非是;然亦疑先生以意之所在为物字未明。

己卯归自京师,再见先生于洪都。先生兵务倥偬,乘隙讲授。首问:近年用功何如?

九川曰:近年体验得明明德功夫只是诚意。自明明德于天下,步步推入根源,到诚意上,再去不得,如何以前又有格致功夫?后又体验,觉得意之诚伪,必先知觉乃可,以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为证,豁然若无疑;却又多了格物功夫。又思来吾心之灵,何有不知意之善恶,只是物欲蔽了,须格去物欲,始能如颜子未尝不知耳。又自疑功夫颠倒,与诚意不成片段。后问希颜,希颜曰:先生谓格物致知是诚意功夫,极好。九川曰:如何是诚意功夫?希颜令再思体看。九川终不悟,请问。

先生曰:惜哉!此可一言而悟!惟濬所举颜子事便是了,只要知身、心、意、知、物是一件。

九川疑曰:物在外,如何与身、心、意、知是一件?

先生曰:耳、目、口、鼻、四肢,身也,非心安能视听言动?心欲视、听、言、动,无耳、目、口、鼻、四肢亦不能,故无心则无身,无身则无心。但指其充塞处言之谓之,指其主宰处言之谓之,指心之发动处谓之,指意之灵明处谓之,指意之涉着处谓之,只是一件。意未有悬空的,必着事物,故欲诚意,则随意所在某事而格之,去其人欲而归于天理,则良知之在此事者,无蔽而得致矣。此便是诚意的功夫。

九川乃释然,破数年之疑。

又问:甘泉近亦信用《大学》古本,谓格物犹言造道。又谓穷理穷其巢穴,以身至之也。故格物亦只是随处体认天理,似与先生之说渐同。

先生曰:甘泉用功,所以转得来。当时与说亲民字不须改,他亦不信,今论格物亦近,但不须换字作字,只还他一字便是。

后有人问九川曰:今何不疑字?

曰:《中庸》曰不诚无物,程子曰物来顺应,又如物各付物’‘胸中无物之类,皆古人常用字也。他日先生亦云然。

46.2】九川问:近年因厌泛滥之学,每要静坐,求屏息念虑。非惟不能,愈觉扰扰。如何?

先生曰:念如何可息?只是要正。

曰:当自有无念时否?

先生曰:实无无念时。

曰:如此却如何言

曰:静未尝不动,动未尝不静。戒谨恐惧即是念,何分动静?

曰:周子何以言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

曰:无欲故静,是静亦定,动亦定字。,其本体也。戒惧之念是活泼泼地,此是天机不息处,所谓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一息便是死。非本体之念,即是私念。

46.3】又问:用功收心时,有声、色在前,如常闻见,恐不是专一。

曰:如何欲不闻见?除是槁木死灰,耳聋目盲则可。只是虽闻见而不流去,便是。

曰:昔有人静坐,其子隔壁读书,不知其勤惰,程子称其甚敬。何如?

曰:伊川恐亦是讥他。

46.4】又问:静坐用功,颇觉此心收敛,遇事又断了。旋起个念头,去事上省察。事过又寻旧功,还觉有内外,打不作一片。

先生曰:此格物之说未透。心何尝有内外?即如惟濬,今在此讲论,又岂有一心在内照管?这听讲说时专敬,即是那静坐时心,功夫一贯,何须更起念头?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后在洪都,复与于中、国裳论内外之说。渠皆云:物自有内外,但要内外并着功夫,不可有间耳!以质先生。

曰:功夫不离本体;本体原无内外。只为后来做功夫的分了内外,失其本体了。如今正要讲明功夫不要有内外,乃是本体功夫。

是日俱有省。

46.5】又问:陆子之学何如?

先生曰:濂溪、明道之后,还是象山,只是粗些。

九川曰:看他论学,篇篇说出骨髓,句句似针膏肓,却不见他粗。

先生曰:然他心上用过功夫,与揣摹依仿,求之文义,自不同。但细看有粗处,用功久当见之。

    46.6】庚辰往虔州,再见先生,问:近来功夫,虽若稍知头脑,然难寻个稳当快活处。

先生曰:尔却去心上寻个天理,此正所谓理障。此间有个诀窍。

曰:请问如何?

曰:只是致知。

曰:如何致?

曰: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的准则。尔意念着处,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他这里何等稳当快乐。此便是格物的真诀,致知的实功。若不靠着这些真机,如何去格物?我亦近年体贴出来如此分明。初犹疑,只依他恐不足,精细看,无些少欠阙。

46.7】在虔,与于中、谦之同侍。

先生曰: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因顾于中曰:尔胸中原是圣人。

于中起,不敢当。

先生曰:此是尔自家有的,如何要推?

于中又曰:不敢。

先生曰:众人皆有之,况在于中,却何故谦起来?谦亦不得。

于中乃笑受。

又论:良知在人,随你如何不能泯灭,虽盗贼亦自知不当为盗,唤他做贼,他还忸怩。

于中曰:只是物欲遮蔽,良心在内,自不会失;如云自蔽日,日何尝失了!

先生曰:于中如此聪明,他人见不及此。

46.8】先生曰:这些子看得透彻,随他千言万语,是非诚伪,到前便明。合得的便是,合不得的便非。如佛家说心印相似,真是个试金石、指南针。

46.9】先生曰:人若知这良知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都自消融。真个是灵丹一粒,点铁成金。

46.10】崇一曰:先生致知之旨,发尽精蕴,看来这里再去不得。

先生曰:何言之易也?再用功半年,看如何?又用功一年,看如何?功夫愈久,愈觉不同,此难口说。

46.11】先生问九川:致知之说体验如何?

九川曰:自觉不同往时,操持常不得个恰好处,此乃是恰好处。

先生曰:可知是体来与听讲不同。我初与讲时,知尔只是忽易,未有滋味。只这个要妙,再体到深处,日见不同,是无穷尽的。

又曰:致知二字,真是个千古圣传之秘。见到这里,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46.12】九川问曰:伊川说到体用一原,显微无间处,门人已说是泄天机,先生致知之说,莫亦泄天机太甚否?

先生曰:圣人已指以示人,只为后人掩匿,我发明耳,何故说泄?此是人人自有的,觉来甚不打紧一般。然与不用实功人说,亦甚轻忽可惜,彼此无益。与实用功而不得其要者提撕之,甚沛然得力。

又曰:知来本无知,觉来本无觉,然不知则遂沦埋。

46.13】 先生曰: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后又戒九川云:与朋友论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

46.14】九川卧病虔州。

先生云:病物亦难格,觉得如何?

对曰:功夫甚难。

先生曰:常快活便是功夫。

46.15】九川问:自省念虑,或涉邪妄,或预料理天下事,思到极处,井井有味,便缱绻难屏。觉得早则易,觉迟则难,用力克治,愈觉捍格。惟稍迁念他事,则随两忘。如此廓清,亦似无害。

先生曰:何须如此!只要在良知上着功夫。

九川曰:正谓那一时不知。

先生曰:我这里自有功夫,何缘得他来?只为尔功夫断了,便蔽其知。既断了,则继续旧功便是,何必如此。

九川曰:真是难鏖,虽知,丢他不去。

先生曰:须是勇。用功久,自有勇。故曰是集义所生者,胜得容易,便是大贤。

46.16】九川问:此功夫却于心上体验明白,只解书不通。

先生曰:只要解心。心明白,书自然融会。若心上不通,只要书上文义通,却自生意见。

46.17】有一属官,因久听讲先生之学,曰:此学甚好。只是簿书讼狱繁难,不得为学。

先生闻之曰:我何尝教尔离了簿书讼狱,悬空去讲学?尔既有官司之事,便从官司的事上为学,才是真格物。如问一词讼,不可因其应对无状,起个怒心;不可因他言语圆转,生个喜心;不可恶其嘱托,加意治之;不可因其请求,屈意从之;不可因自己事务烦冗,随意苟且断之;不可因旁人谮毁罗织,随人意思处之。这许多意思皆私,只尔自知,须精细省察克治,惟恐此心有一毫偏倚,枉人是非,这便是格物致知。簿书讼狱之间,无非实学;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着空。

46.18】虔州将归,有诗别先生云:良知何事系多闻,妙合当时已种根。好恶从之为圣学,将迎无处是乾元。

先生曰:若未来讲此学,不知说好恶从之个甚么?

敷英在座,曰:诚然。尝读先生《大学古本序》,不知所说何事。及来听讲许时,乃稍知大意。

46.19】于中、国裳辈同侍食。

先生曰:凡饮食只是要养我身,食了要消化;若徒蓄积在肚里,便成痞了,如何长得肌肤?后世学者博闻多识,留滞胸中,皆伤食之病也。

46.20】先生曰:圣人亦是学知,众人亦是生知

问曰:何如?

曰:这良知人人皆有。圣人只是保全,无些障蔽,兢兢业业,亹亹翼翼,自然不息,便也是学,只是生的分数多,所以谓之生知安行。众人自孩提之童,莫不完具此知,只是障蔽多,然本体之知自难泯息,虽问学克治也只凭他,只是学的分数多,所以谓之学知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