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当企业内部的物质与精神激励,都逐渐失去对员工的吸引力之后,企业家如何找到并拥有驱动员工的新力量?透过以下案例,我们一起来体会——

 

这是一家成立27年、旗下拥有300名员工和百家社区生鲜门店的连锁超市。近些年,受到互联网团购的影响,实体门店客流量下滑,对此,董事长试图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会员体系,搭建自己的私域流量池。

 

但在推行过程中,数百名员工难以上下一心,让顾客扫码加入会员群成了一种流于表面的形式,后期并没有跟进有效的社群运营,从而导致超市顾客并不买账,超市员工也得不到尊重,经常被顾客冷淡拒绝。

 

今年3月,这家超市的董事长参加了一场以“从卖产品到爱客户”为主题的战略创新学习会中小微创企业战略创新线上学习会圆满落幕,在这场学习会上,借助中华经典的智慧,他明白了企业家的发心,对经营企业有着根源性的影响,如果事上出现问题,作为企业家应当先“反求诸己”,从自己的起心动念上找原因。

 

倘若自己的意识深处存在着一些偏知偏见乃至错知错见,那么就算企业的转型规划再怎么完善,一到具体落地,依然困难重重。

 

02

 

举例来说,对待员工,这位董事长过去一直认为:我给员工发工资,所以他们就必须听我的。阳明先生讲,知行合一,有知才有行。在这样的认知下,但凡员工不按自己意愿行事,他的内心就会产生不满乃至怨气——这与中华经典中所讲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几乎截然相反。

 

处在较高层面的企业家,会甘愿处在低处托起员工,让企业成为成就员工事业和家庭的平台,而不是“指望”员工托起企业。当一家企业与员工处于较低层面的交易关系,企业家想实现上下同欲的状态是很困难的。

 

在意识到这点后,这位企业家从不计较、不抱怨开始,重新梳理与员工的关系,并计划亲自去到社区门店,与基层员工“坐在同一张板凳上”聊天交流,一起体会顾客真需求,提出解决问题新创意。

 

在这个过程中,有位员工向他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进到门店,在鸡蛋面前徘徊了好久。这位员工看到她想买又不想买的样子,没有选择催促对方,而是询问她是不是有什么顾虑?对方说,自己要坐车走亲戚,想买点鸡蛋,但又担心自己腿脚不便,鸡蛋不好携带。

 

这位员工了解到对方要去的地方离超市并不是很远,便提出自己可以骑电动车带她过去。就这样,对方不仅买了十斤鸡蛋,还买了一箱奶,感激地坐上员工的电动车……第二天,这位顾客又来了,带着自己的老伴,特意找到这位员工,说:“昨天就是这个孩儿送我去的。”

 

员工在讲这个故事时,不知不觉就流下了眼泪,她说自己从来没想到,只是骑着电动车送了顾客几里地,在对方看来就像是帮忙解决了一件天大的事。来自客户的认可,就是能有这样直达人心的力量。

 

03

 

我们说,客户的激励是驱动员工的重要源泉,让员工开始行动,心中的爱就会升起。但归根结底,开启员工行动的动力,在于企业家的起心动念。

 

企业家首先与员工建立心与心的链接,这份爱才能传递给客户,进而转化为来自外部的驱动力量,让员工获得成就感乃至崇高感,从而构建企业、员工与客户的正向循环。

 

客户对员工的激励,若干倍于企业内部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激扬团队是领导力的一种体现。让员工去爱客户需要企业家以身作则,无法通过要求而达到。

 

作为企业家,从爱员工出发,我们可以为员工创造许多服务客户、得到激励的机会。服务创造价值,以爱赢得尊重,无论企业是大是小,都有机会实现突破式发展。

 

【近期线上学习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