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个问题:人和人的差距到底能有多大?

 

有些回答表示,同样家庭背景的人,同等学历的人,数年过后,境遇都可能完全不同,差距之大连他们都意想不到。

 

决定人与人差距的,一定有内在影响因素,今天来分享三点:

 

认知差距,是对事物的理解深度;心态差距,是对不同境遇的掌控能力;习惯差距,决定了自我新生的能力。

 

认知越低,心态糟糕,会导致不良的行为习惯。认知越高,越有破局的能力,能保持积极心态,可以把事情处理好。

 

这三点,互相影响,交错复杂,无形中拉开了人与人的差距,即便起点相同,结局也会不同。

 

01 

认知差距 

 

人这一生,都是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庄子》中有一个故事。

 

秋天来临的时候,水流汇集到一处,黄河变得宽阔而波涛汹涌,河伯开始自大起来,觉得自己无与伦比,认为天下所有美好东西都聚焦在这里。

 

可是,当他顺流而下,到达北海时,面对无边无际、烟波浩淼的大海,河伯惘然若失,才明白自己的旧有认知,是多么狭隘可笑。

 

因此,诞生了一个道理:“井蛙不可语于海,夏虫不可语于冰。”

 

人与人重要的差距,就在于认知的差距。认知受限,容易固步自封,自以为是。认知越高,越能突破原有的圈层。

 

认知为何如此重要?

 

因为人生是选择汇聚的结果,你的认知,决定了每一个决策,没有正确的选择,努力也会变得徒劳无功。

 

 

认知,简单来讲,是自己对事物的认识。

 

更进一步说,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认知是内心对万事万物的理解层级,体证深度。理解事物,不在外面,要从内在去寻找道理。

 

提升认知,就是突破圈层,接触不同的信息,最终内化整合到自己身上,成为自己核心的竞争力。

 

02 

心态差距 

 

事情好坏,取决于你的心态。

 

稻盛先生刚毕业时,入职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这家企业待遇很差,员工都是一边抱怨,一边混日子,稻盛先生心态十分灰暗。

 

然而,当同事都相继离职后,稻盛先生也考上了新的单位,但家里人不肯把户口薄给他,哥哥还痛骂他:一个只顾抱怨的人,会有什么出息?

 

无奈下,稻盛先生想明白了,抱怨无用,就算辞职今后也希望渺茫,不如试着改变心态,埋头工作。

 

没想到正是这一次转念,仅用一年多时间,稻盛先生就研发出世界级的陶瓷技术,从此扭转了命运。

 

稻盛先生说:“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心境和心态,都会在其人生结果反映出来。”

 

心态,反映在念头上,命运,藏在念头里。你的心态、你遇到的人、你运气的好坏,都和细微之处的起心动念有关。

 

念头的力量,由于看不到、不起眼,经常被忽略。

 

但是《庄子 · 齐物论》里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念头是行为的源头,如同秋毫之末,看似小,实则影响大,它决定了事情的走向。

 

察觉念头,在细微之处用功,就能改变心态,改善境遇。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始终都是舍本逐末,难以抓住要领。

 

人与人的差距,就在这精微之处,越精确,越微妙,则越有韧性,越强大。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03 

习惯差距 

 

改变旧习惯,是为了走出负向循环,自我迎来新生。

 

富兰克林年轻时,身上的缺点非常多。虚度时光、为小事纠结,常和别人起冲突,这些问题一直在纠缠着他,束缚着他。

 

有一天,他意识到:不改正这些缺点,难以取得什么成就。

 

于是,富兰克林做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随身携带小本子,把自己的错误行为记录下来,以此来监督自己,约束自己。

 

没想到,第一个坏习惯,在一星期内就改掉了,非常开心。之后坚持下去,身上的毛病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事业逐渐向上,迈向巅峰。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每个人都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因此,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旧有习惯,是原生家庭和过往经历等塑造的,打破这一切,需要新生的力量。

 

《大学》中讲:苟日新,日日新。每一天,都要有改过自新的意识,这样的人,难以被束缚和限制,有无尽的希望。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告别过去,不恋过往,需要一种勇气,一种坚决,昨日的我已经逝去,今日才是新生,才是真我。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个人只要想改变,永远都有转机。差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弥补。掌握主动权,从现在开始,活出一个真实、强大、有生命力的自己。

 

想联系本文作者?戳以下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