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一句话就可以翻转人生,你会想到哪一句?
若干年前,有一个人遇到了人生瓶颈。他觉得周围人都不对、都不好,活着真没有意思。有一天,他遇到一位智者,对方只看了他一眼,就问:“你,真的有那么好吗?”
声音很轻,力量很大,他的脸红得发烫。回去后,他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想了整整一天,终于明白:“我,没有自己想得那么好。”
从此,他彻底换了个活法。
为什么一句话可以有这样的力量?《论语》有答案。先看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回向孔子请教何为仁。孔子回答:“自我节制,使言行举止都合于礼,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践行仁,全在自己,难道还要指望别人吗?”颜回继续问:“行动的关键是什么?”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回说:“我虽迟钝,也要奉行您的教诲!”
这句话的关键是“克己复礼”,一般有两种理解:
一是把“克”理解为克制、约束,“克己复礼”即去除小我、恢复天理。
二是把“克”理解为能够、承担,“克己复礼”即舒展大我、展现天理。
我们通过一个真实的场景来加以体会:一位朋友周末出去吃饭,两位女士坐在隔壁桌,在聊一些八卦,声音大,语气冲,听得很不舒服。刚开始他心想:“真是倒霉,怎么坐在这里?”但下一秒他就看到自己的抱怨,及时刹住了杂念。
紧接着他又想:“她们为什么聊这些?背后又有什么渴望?”批判马上变成了好奇。他悄悄看了两人一眼,忽然体会到:“她们心中应该也有烦恼无处排解,才会用这些话题来打发时光。如果是我的朋友,我能为她们做什么?”不知不觉,心就柔软下来了。
类似的场景可能我们每天都会经历,其中就蕴含着“克己复礼”的智慧——当看到自己在抱怨,及时刹车时,就是在自我约束、去除小我;当放下对立和批判,开始关注和同理对方时,就是在自我引导、展现大我。
为什么“克己复礼”就可以“天下归仁”呢?想一想,当你把对立转为接纳,把抱怨化为同理的时候,是不是自己的内心也会更加柔软、更加温暖、更有力量?且不论能否利益他人,至少在那一刻,你会感受到自己是如此美好、乃至崇高。
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你的世界;你与人的链接,就是你的橐龠。为自己的橐龠场负起100%的责任,关键就在当下一念!这正是“一念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为什么一个人可以在一瞬间完成起心动念180°的翻转呢?因为良知。良知犹如一台电视,有无数个频道,打开哪个频道,全在你当下一念。所以“善看处处是生机,恶看处处是杀机”。
良知又像太阳,不论阴晴寒暑,太阳一直都在,只要太阳一出,当下魍魉潜消。
回到开头的故事。“你,真的有那么好吗?”为什么这一句话,就可以改变一个人呢?因为它戳破了傲慢的窗户纸,让良知的一线光明得以透射出来,明照人心。虽然只是一线光明,但黑暗已经不再。从此,他内心的频道,不再是“别人不好”,而是“我需要成长”。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良知一觉,天地常新。
在你生命中,曾经有哪一句话,让你幡然醒悟、豁然开朗?期待看到你的分享。
一起读评论
@
吴玉琴惜缘
初中时,与最好的朋友绝交,因一件事我认为她辜负了我的信任,我无法接受对方的道歉,自己很受伤。父亲看到了我的难过,轻轻对我说:“你要有容人之量。”几十年过去了,当时听到这句话时内心的感受依然真切,就像一个重锤敲到心上一样,这一敲把我从一个对外求而不得的受伤者回到自己的心上,是我的心量太小了。我的性子直而急,我的朋友却不少,是这句“你要有容人之量”为我橐龠场的宽度打下了基础。
@
含章在读书
和妈妈吃饭时。妈妈跟我转述我97岁继父的一句话:“粗茶淡饭,吃也安然,睡也安然。“每到吃饭就说,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保全能量啊!未扣时原是惊天动地,既扣时也只是寂天寞地,突然有了一丝丝触动。
@
胡贤芬(安庆雅文窗帘墙布)
“你真的有那么好吗……” “你真的真的有那么好吗……” “你真的真的真的有那么好吗?……”这灵魂三问,问醒多少沉睡迷途的人们。我即是其中之一。
作为润泽园经典学习公益栏目,润泽日讲自8月18日开播,已经进入到第二部经典《论语》的学习。在此,我们特别选择一篇视频与大家再次分享。
2025年即将到来,回看过去,你有怎样的心绪?面向新年,我们又将走出一条怎样的道路?下一周的润泽日讲,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领略经典的智慧。
12月31日,相约天地常新直播间,与众多青年和家庭一起,度过充满能量的跨年夜!
扫码加入润泽日讲共学社群,获取建设家庭、个人成长更多系统方法论实践,更有晨读经典、链接主讲、直达老师等机会,邀你共赴改变与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