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泽园

有句话说:“看见”,是一个孩子最大的心理需求。

对于患有孤独症的孩子而言,他们相比正常的孩子往往情绪更加不稳定、心理需求更加复杂多变。如何才能“看见”他们?

2023年10月底,当“99后”的何舒洋作为重庆宜生阳光教育机构(下称宜生教育)的主班幼师,第一次带着5岁的孤独症小孩“开心”和其他30多名正常孩子一起上课时,她的内心是慌乱而崩溃的。

但有些缘分也许是注定的:何舒洋在心里“打退堂鼓”后不久,在润泽园的「家庭幸福型企业」课程中听到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和心法。

受此启发,她和几位搭档老师决定把特别的爱给“开心”这个特别的孩子。

令大家惊喜的是,学期结束后,“开心”有了明显的变化与进步:很少发脾气;不再抗拒跟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做运动;学会了吃硬质食物,掌握了很多以前学了很久都不会的生活自理能力……

看到“开心”仿佛变了个人,“开心”妈妈心里满是感激与感动,她给宜生教育的园长和何舒洋等几位老师送来了锦旗。

何舒洋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只是尽自己所能去相信和帮助他们而已。”

当我们用爱去滋养和陪伴,静待一朵花的绽放,时间终究会给出答案。


2024年10月,何舒洋所带班级的国庆节合影)


以下,是何舒洋的讲述:

 “开心”不开心

孤独症孩子能到幼儿园和正常孩子一起上学,是不太容易的。

来宜生教育之前,“开心”爸妈带他去了很多别家的幼儿园。其他园的园长了解“开心”的情况后,都委婉地拒绝他们:再去周边幼儿园看一看。

得益于宜生教育一贯的包容性,我们园长接待了“开心”一家后,并没有拒绝,而是把“开心”交给了负责学生信息录入的后勤主管唐老师。唐老师又找到了我。

当时是中午,我正带班上的小朋友上课。唐老师走进我们班,叫住了我:“何老师,有一个特殊的孩子,咬合能力不太好、讲话不是很清楚,你愿不愿意带?”

我说:“现在生源很紧张。而且既然你选择相信我,我肯定要用心把这个小朋友带好”。

见到“开心”的第一面,我就察觉到了这个小朋友的不正常。

我蹲下跟他打招呼:“哈喽宝贝,我是中二班的何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呀?”

他眼神呆呆的,全程没有看我,也没有回应我,而是自言自语地背一些古诗、说一些数字。

次日,“开心”进班了,情况远比我想象中棘手。

我带孩子们吃水果。“开心”把香蕉吃完了,苹果留在盘子里。我引导“开心”:“苹果也要吃完哦”。但他嘴巴张不了太大,吃不了苹果。

“开心”开始发脾气,用头撞或用手打小朋友。我再次引导他:“这样子不对哟,不可以打人”。他却往后一仰,顺着座椅滑到了地上,接着打滚、大哭。

第一次面对这种情况,我内心是有一点退缩的,感觉自己是不是答应得太干脆了?

“开心”的这种情况持续了差不多一两个月,我们觉得,如果不能改变,会带来很多问题。

首先,对“开心”自身的成长不利;第二,对班上其他小朋友不好,因为“开心”总会影响到其他小朋友;第三,学校和老师的信誉也会受到影响。

有一次“开心”妈妈跟我沟通时,希望老师多引导他,不要对他动手,如果他发脾气,就让他在旁边冷静。当时我还不太理解“开心”妈妈的意思。

直到第二天午睡时,我发现“开心”的手臂上有一块特别大的紫印,便将照片发给“开心”妈妈了解情况。

“开心”妈妈说:“我也不知道。前两天我给‘开心’洗澡的时候就发现了,把我给心疼坏了”。

结合前一天她跟我说的话,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开心”妈妈误会我们了。

我立即向“开心”妈妈承诺:“请您放心,我们绝对不会动手打小朋友,这是老师的底线也是不能碰触的红线,而且学校也有监控。”

那一段时间,我内心充满了无力感。


“开心”在学习区看绘本)


“看见”背后的渴望

有一天早上出门时,我用手机和往常一样放着润泽园的「家庭幸福型企业」的课程。

那天的课程主题叫《因材施教》,讲述了孔子门下有弟子三千,其中包括著名的七十二贤人。每个人性格特点和遇到的问题都不同,孔子根据不同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和心法教导、引领他们的故事。

听完之后,我陷入了思考: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对“开心”因材施教呢?

此后,我和搭档李悦老师迅速讨论并开始了一系列对“开心”的特别陪伴计划。

首先,培养“开心”的情绪管理能力。咨询带过自闭症孩子的黄老师后,我获得了一些经验。

“开心”发脾气的时候,让他一个人在旁边先冷静,把脾气发完,再带着他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转移注意力。等他情绪稳定后,再慢慢给他讲道理。每隔一段时间重复给他讲一次,加深他的记忆。

第二,培养“开心”的咀嚼能力,引导他吃硬质食物如苹果、梨、花生米等。虽然“开心”吃得很慢,但老师会一直在旁边陪着他、鼓励他。

第三,培养“开心”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拉拉链、扣扣子、穿衣服、鞋子。

第四,培养“开心”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班级自我介绍、礼仪接待等等。

最重要的是,尝试去“看见”他的心理需求。

一开始,我还以为“开心”发脾气,只是单纯地发脾气。

直到有一次我和“开心”妈妈聊到,“开心”是一个比较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他上我们幼儿园之前,除了家里人,几乎没有玩伴。到了新环境,他看似打人、撞人背后的心理,其实是渴望和同龄人玩耍。

于是我跟其他小朋友们说:“‘开心’不知道要和你们握手才是表示友好,他以为撞你们,是在和你们玩游戏。下一次如果有这种情况,你们一定要告诉老师,也告诉‘开心’:‘这样是不对的,你要拉拉我的小手’。或者你们主动去拉一拉‘开心’的小手,他可能之后就知道了。”

其他小朋友和家长们也非常配合老师的工作。比如其他家长了解到“开心”的情况后,会叫他的小孩主动和“开心”打招呼、分享小零食。还有的小朋友会主动向家人介绍:“那是我们班新来的同学,他叫‘开心’哟。”

大家没有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开心”,这让“开心”妈妈感到十分温暖,也间接地促进了“开心”的正向变化以及家长和幼儿园的关系。


2024年7月,“开心”和妈妈参加宜生教育的泡泡节活动)


变化与感动

2024年春节过后,中班第二学期开学,班里有个小朋友戴了条红色的围巾,“开心”非常喜欢,想要那个小朋友把围巾取下来给他戴。

我告诉“开心”:“你要经过人家同意才可以。”但那个小朋友并不愿意,他说这是别人送给他的生日礼物。

“开心”想抢那个小朋友的围巾。我轻轻地拉住了他的小手说:“不可以,人家没有同意。等下午放学的时候,我叫妈妈给你带好吗?”

这时,求而不得的“开心”扑进了我的怀里。他把我抱住,用脸蹭着我的衣服,哭着说:“何老师,我不要了。”

那一刻,我很心疼他,也有一点意外和惊喜。这是他第一次这么主动亲近老师。平时,我也会去抱他,但他老躲,也没有主动表达过自己的感情。

这次,我知道他是想寻求我的安慰。当他抱住我时,我的心里是特别柔软的。

但我和“开心”妈妈沟通过,“开心”的情况只能说尽量变好,但短期内变成正常小朋友的可能性不是很高。

2023年10月底,“开心”刚进我们中班的时候已经5岁多了。按照正常情况来说,他那个年龄是该上大班的。

“开心”确诊孤独症后,医生说他当时的心理年龄可能还停在2-3岁的样子,各项能力也跟不上大班小朋友,建议他再上一年中班。

2024年下半年,因为进步明显,“开心”和其他中班小朋友一起升到大班了。

前不久,我问了“开心”妈妈,是否再给“开心”留个级。她说:“应该不考虑了,不过到时候还要看看他的复查情况,看看他的心理年龄有没有增加”。

现在我最担心的事情是,“开心”还有一个学期就大班毕业了,如果升小学后在新的环境里没有遇到呵护他、关心他的老师,被其他小朋友欺负怎么办?

每每想到此处,我的眼泪仿佛就要夺眶而出。

我不敢和“开心”妈妈聊这个事,只希望时间再过得慢一点,再慢一点。


2024年元旦,在游园活动中,“开心”与何舒洋(左)、李悦(右)

 

编后语:

 

又到一年开学季,大量幼儿园却在人口出生率不足的情况下面临着生存困境。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幼儿园数量为27.44万所,相比上一年减少了1.48万所。


为了自救,一些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打起了价格战,如学杂费9折、老带新再减等等。 


然而,打价格战永远不是企业的出路,因为总有同行会更便宜。而家长选择幼儿园,不是因为价格低,而是因为信任和口碑。


而当一家「家庭幸福型企业」提高了员工爱的能力,用一颗颗真诚的心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口碑,便让这家企业于无形之中提高了竞争力。


2025年3月5日,润泽园「家庭幸福型企业」第五期课程将启航,欢迎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