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为己 | 阳明教育研究院
欢迎将图片转发朋友圈,分享您的心得。
当下,人们常挂嘴边的是“终身学习”,热衷于下载各式各样的学习APP,恨不能将世间所有知识都装进自己的头脑中,生怕一不留神就被时代淘汰。然而,这样的学习并非阳明先生所倡导的“学以为己”。
真正的“学以为己”,不是知识的堆砌,也不是炫耀于人前或换取世俗的名利。
在《传习录》中,阳明先生与弟子萧惠的对话,深刻揭示了“学以为己”的真谛。
萧惠的困惑,也是我们许多人的困惑:如何克除私心,成就真正的自我?阳明先生的回答,直指核心——学以为己,即是为了让自己的念头回到天理,回到自己的良知上。
阳明先生对萧惠说:“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这里的“为己”,并非为了满足躯壳的私欲,而是为了成就那个真善美的“真己”。
我们常常误将身体的耳目口鼻四肢的需求当作真实的自我,却忽略了内心的良知天理才是我们真正的本质。当我们的念头合于良知天理时,那才是真己的展现;反之,则只是被私欲所驱使的躯壳。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为己”呢?
一旦有不合天理的念头萌动,就要像刀割针刺一样难以忍受,必须立即克除。这种对内心念头的敏锐觉察和坚定决心,才是真正的“为己之心”。
阳明先生平生倡导的“君子学以为己”,强调的正是这种内心的觉知和成长。
克己并非易事,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保持警觉,不让私欲有丝毫可乘之机。而这一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成就那个真善美的自己。
念头如江水浩荡,无法停息,但只要我们把它扶正,回到正道上,即回到“真己的本体”,就能让心灵得到安宁。
一位企业家在分享学习体会时提到,致良知并不是为了防止别人欺骗自己,也不是为了博取别人的好感和信任,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修为和心性,永远不欺骗自己的良知。
的确如此,“学以为己”,就是为了成为那个真善美的自己。这个“己”是内心充满光明、智慧和爱的自己。只有激扬出真己中的真善美,生命才能焕发出真正的光彩,生命质量才能得到真正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