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生,何以安身立命?
欢迎将图片转发朋友圈,分享您的心得。
这些年,我们在不断追逐着心中的理想,或许成为了想要的模样,或许功败垂成。
但无论走到哪一步,都需要停下来问问自己:“我心安了吗?”我们这一生的旅程离不开一个课题——安身立命。
如何才能安身立命呢?如何才能让我们这颗时常惶惶不安的心,找到一个安稳的栖息之处呢?
夭寿不贰,修身以俟
几千年来,无数思想家给出了他们的答案,而孟子和阳明先生给出的答案,特别让人感同身受。
孟子说:“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阳明先生补充说:“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之故便把为善的心变动了,只去修身以俟命。”
“无论我的人生将要面临怎样的处境,无论未来是一片光明的坦途,还是一片泥泞的荆棘丛,我都不在意。我只是在当下,好好地修炼好自己的这颗心,一心向善,然后坦然地去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这就是我安身立命的方式。”
简单讲,不去关注不可把控的,而是做好能把控的。你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展生命的厚度。
这一辈子,让灵魂更高尚一些
孟子和阳明先生的话,绝不是书斋中的空谈,这是他们生命走过的路,也是为后来人指明的路。在与我们一起学习中华经典的同学中,不少已经过了退休的年龄。
前两年,在与一位七十多岁的学习者交流时,我们很好奇地问她,为什么这么大年龄了,还坚持从头拾起经典呢?
她说,从医生岗位退休之后,她就在家照看着孙子,后来孙子上了学,她基本就赋闲在家了。
而身边的朋友,因为年龄大了,开始各种疾病缠身,这让她对自己的生活既感到无聊,又感到恐惧,害怕自己的时间就要这样消磨殆尽。
后来进入中华经典的学习,让她看到老年也可以活出另一种人生,老年的生活也可以有活力、有价值。
在长者共学班中,她加入了核心班委会,用生命唤醒生命,把她自己的经历讲给同学们听。
同学们都说,她每天往晨读室一坐,就是对大家的激励。
她说,帮助他人建设心灵品质,就像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而她也想通过自己的学习成长,去影响儿孙,成为儿孙的榜样。
年华会老去,但心可以永葆青春。让自己的灵魂再高尚一点点,去和他人链接,以生命影响生命,这就是她安身立命的选择。
四重境界,寻求心安
一位受阳明心学影响很深的智者,曾将工作的划分为四重境界。
我们可以延伸一下,这不仅是工作的境界,也是人生的境界。
第一层“养家糊口”,我奔波忙碌的目的,只是让我和家人有更好的物质条件。
第二层“展示才华”,我可以在人生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能,用一技之长贡献更多价值。
第三层“成就他人”,因为我的存在,更多人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助力他们拥抱美好的未来。
第四层“修炼灵魂”,无论我面临怎样的前景,都可以坦然面对。
因为重要的不是事情本身,重要的是每件事情都可以磨练我的心灵品质。
这四个层面都是正向的,当下我们处在哪个层面都无可厚非。
但是,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人生就会打开一个新的更加舒展的广阔天地。
愿每一颗悸动不安的心都找到安宁的栖息地,愿每一个人都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