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超越:民营企业如何顺利交接班?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民营企业已经到了“交接班”的关键阶段。而近十年,越来越多的家族企业完成了一代到二代的交接。
其中,作为全球制冷电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的行业领军企业,三花控股集团一代企业家张道才和二代传承人张亚波,为民企传承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2014年,在三花控股集团成立30周年之际,40岁的张亚波以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的身份,从他的父亲、三花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张道才手中正式接过了三花的大旗。11年过去,三花控股集团已走上了新的台阶。
企二代的成长,是民营企业家的“家事”,也是地方发展的“大事”。他们是在父辈的伞翼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走过山海、看过世界、经过历练,最终扛起了“父辈的旗帜”。
如何做好家族传承?如何让民营企业更好地实现传承与创新?
3月21日-23日,在润泽园教育举办的致28-润泽1000企业家(绍兴)学习会期间,企业家们参访了三花控股集团。(注:“致28”和“润泽1000”分别指年营收规模百亿以上/员工万人以上和年营收规模十亿/员工千人以上的企业)
在随后的圆桌论坛中,浙江华联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徐爱华;金蝶国际软件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徐少春;远东控股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蒋锡培结合三花控股集团的经验,讨论了民营企业接班和传承的话题,润泽园教育核心讲师风雷为本次圆桌论坛的主持人。
部分精彩观点:
1.在传承上,有冲突不可怕,而是互相理解。
2.人人都想当老板,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公司才能干好。
3.好的传承,一定是两代人相互欣赏、相互成就的结果。
4.躺平就是“富不过三代”的开始。
5.传承,不如说是传道;传道,不如说是唤醒。
(从左至右,依次为风雷老师、徐爱华、徐少春、蒋锡培)
以下为本次论坛的分享实录(有删节):
风雷:首先,请三位“致28”企业家分享,参访三花控股集团及交流的环节,让自己印象最深刻或最有启发的点是什么。
徐爱华:尽管我跟亚波总很熟,但参访三花,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这个二代。在交流中,他全程没有任何标榜自己的地方,一直在非常谦虚地表达。
我知道,亚波总自1996年上海交大毕业以后,只有一年去了一家日资企业。
1997年,上海三花电气公司成立,为上海汽空厂生产提供汽车空调配件。父亲张道才直接把亚波总安排到了总经理助理的位置上,让他蒙着眼睛去开拓新业务。
有近4年的时间,亚波总做销售、打地铺。创业的历程,他都是经历过的。
所以,三花经历了一代和二代同时创业的过程。
我非常赞同白老师(润泽园教育创始人白立新)的一句话:“三花哪是传承啊?而是教育。”
一方面,父亲张道才有意识地培养亚波总。另一方面,上海复杂的市场环境,对亚波总也是一种锻炼和教育。
作为二代,亚波总现在也是50多岁的人了。这一路走来,他还能保持这种谦虚和坦诚,怎么可能接不好班呢?怎么可能做不好这样一家企业呢?
蒋锡培:参访三花,我有几点感受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1、亚波和他带领的团队始终是学习型组织。2008年,他跟我是中欧的同班同学。前年,他又跟我儿子在清华上同一个班。同一个时间段,他还在好几个课堂学习。所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亚波想接班、能接班、接好班。在处理父子关系和经营团队上,他表现得非常真诚、老练,且很有成效。
他父亲张道才总出生于1956年,比我还大13岁,现在还在工作岗位上。我听亚波说:“我父亲身体很好!”言外之意是,张道才总可能还得干十年。
作为创一代,我想:究竟是我们这些老一代笃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好呢,还是应该给年轻人更多的空间?
亚波很智慧、很真诚、很慈善,是难得的二代继往开来,且很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的成功接班的二代。
我也有两个孩子,他们也在我创立的公司,虽然好多人认为远东的交接班很好,我自认为也很难得。
但参访完三花后,我就跟儿子说:“我们回去得好好商量下,我究竟是早点退好,还是跟张道才总一样75岁还继续干?”
(三花控股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张亚波)
风雷:感谢二位如此坦诚地分享。参访三花时,锡培主席的大儿子承志总也一起去了。之前我邀请承志总,他说:“我父亲去的话,我也要去!因为这对接班会有很多启发。”可见,远东的交接班好,也是有它的道理的。
关于传承,我们也想请少春主席再分享分享参访三花的启发。
徐少春:在三花交流的时候,我想起我正在读的两本书,讲到了IBM公司老创始人老沃森和他儿子小沃森的传承故事。
老沃森干到70多岁才退休。小沃森是老沃森的大儿子,他先在IBM公司干了几年,不开心,因为他父亲的光芒太大。
后面,上个世纪40年代,小沃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了几年的兵,又回到IBM公司。
但小沃森也没有马上接班,而是经历了十多年才接班。最后,小沃森在老沃森70多岁时继位了,把IBM公司做得非常成功。
在交接班的过程中,这对父子不断进行较量和争吵。一个重要的分歧点在于,老沃森习惯性想做主,小沃森也希望有掌控感。
他们常常在办公室吵完,又回到家里吵。吵到最后,父亲给儿子写信,儿子给父亲写信。整个过程,我能感受到父子间一种深深的爱。
所以,我的一个体会是:在传承上,有冲突不可怕,而是互相理解。
交流时,亚波总说:“如果企业接不好班,主要是上一代的责任。”
对此,我不完全同意,我觉得是两个人的问题。回去以后,我也要跟儿子好好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蒋锡培:在我的理解中,亚波这句话背后的逻辑是,接班不好是如此,接班好了也主要是老子的功劳。现在他接班如此之好,讲这句话意在表扬一代。
在一家公司,你干好了,十有八九是老板的功劳。你干不好,同样十有八九是老板的责任。这个逻辑我是认同的。
我们在座的哪一位企业家不想传承?特别是咱们学习中华文化的这批人,如果孩子想接班、能接班肯定首选孩子接班。
当然,远东也创造了事业合伙人+经理创业的机制。人人都想当老板,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公司才能干好。
徐爱华:我一半同意少春主席的意见,还有一半觉得锡培主席说的也有一定道理。
锡培主席讲,亚波总是把父亲“推上去”,对父亲很尊重。对于父亲的成绩和成就,他是很感恩的,毕竟父亲是一个坚定的靠山。这是很对的。
少春主席说,接班接不接得好是两代人的事情,我觉得也是对的。
在我们浙江,在全球化的路上,三花是交学费最少但最成功的企业之一。这也得益于亚波总把他爸爸原来的“管理之花”“科技之花”“人才之花”这些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并升华到另一个高度。
二代的教育背景、思想层次、接触的圈层,跟一代肯定是不一样的。亚波总父子也是如此。
但亚波总的父亲一直在成就他,他也在成就他爸。所以我想,好的传承,一定是两代人相互欣赏、相互成就的结果。
润泽园
风雷:谢谢爱华总!说得特别好,相互包容、相互关照、相互成就、相互扶持。
我们下一次致28-润泽1000企业家学习会是在锡培主席这边举办,我想请锡培主席做个预告。
蒋锡培:我刚刚还在讨论小组里讲,如果有更多的企业家,特别是两代人,都能参加这样的学习会,有多好!
很多时候,企业家看不清大势,就把握不了局势,容易迷茫、消沉、躺平。而躺平就是“富不过三代”的开始。
要想企业百年后还能兴旺,学习是何等的重要。人人是标杆,学习标杆、超越标杆,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追求。
今年是远东40周年。40年的企业,在全国只有700多家。百年企业,在中国不到100家。40年,足以见证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但远东要成为一家百年还兴旺的企业,需久久为功。
如此宏大的目标,肯定需要看清大势,然后顺势而为。真诚邀请大家5月8日报到,参加5月9-10日两天的企业家学习会,期待再次与大家相遇!
风雷:也请少春主席为本次论坛再收个尾说两句。
徐少春:谈到传承,我觉得,传承,不如说是传道;传道,不如说是唤醒。
父子关系,和其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是一样的。如果我们能够唤醒下一代,激发他内心良知的力量,就不是我们叫他干,而是他为自己干。
风雷:谢谢少春主席。我们学习阳明心学、《道德经》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在唤醒我们心中的良知,一起朝向未来。
最后,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送给三位“致28”企业家,也送给在座的各位企业家,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