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笼包子出发,做一件比赚钱更重要的事
在北京,有一家经营了26年的包子连锁店,门店不大,却温暖而真实。
它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健康的中式面食,更希望成为年轻人迈入社会的“第一课”。
如今,这位企业创始人带着两个问题走进【战略领导力】的课堂,希望在企业发展的十字路口,找到一条既能实现品牌升级、走向国际,又不失初心、继续承载社会价值的可持续路径。
【以下为对话精要整理】
Q 我们是北京的一家餐饮企业,做的是包子连锁店:
目前我们在北京已有约 100 家门店,单店面积约 70 平米,用工人数通常在 5-7 人之间。我们品牌已经在本地生存了 26 年,定位是:比便利店更有温度、比传统包子铺更现代、比西式快餐更健康。
我们的初衷,是让更多城市居民能够方便、快捷地吃到健康的中国面食;同时,也希望这家包子店能够成为年轻人创业起步的平台,帮助他们养家糊口、自立、有尊严地生活。
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我们接触了大量年轻员工,发现如今很多年轻人进入职场时,连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都尚未掌握——不会擦地、不会整理房间......
我自己也是,虽然我是农村孩子,19 岁的时候来北京打拼,但是我竟然不会刷碗,不会洗衣服,不会做饭,这个过程非常痛苦。
所以年轻员工刚来的时候,我们会从最基础的生活教起,比如打扫卫生、叠被子、管理自己。
但是我偶然看到,有些国家的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视孩子从小培养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甚至在幼儿园都要让孩子有生存能力,这让我深受触动。
我也在思考:我们是否可以借助这家“小小的包子店”,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成为他们步入社会的第一课?让他们知道做一件事要从最基本的工作开始做起,成为他们“学会劳动、实现成长”的一个入口?
在此背景下,以及面对新的市场环境,我们有两个问题:
1、未来五年,希望品牌能够走出国门,实现“包子国际化”,但我们也清楚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较大。如何能将包子全球化,并且拥有科技感?
2、未来想将门店从100家扩张到1000家,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核心人才的复制,比如店长、区域经理等核心岗位人才的培养。我们计划建立“包子商学院”培养人才,但尚不清楚应以什么样的方式推进,特别是在员工标准化等方面。
A 国际化不是目的,战略意图才是关键:
如果战略意图是为了推广一个中国的美食,那你就必须要学习麦当劳、肯德基的经验,比如建设标准化的供应链、系统的中央厨房,将包子做得足够简单而且标准化,大家吃的也都是同样的口味。
同时建设起全球范围的互联网系统,这样科技感就自然地体现在其中。
但通过你刚刚的分享,我感觉到,你不仅仅是想将这家店的包子做到全世界,更重要的是,希望年轻人在你的店里能够获得成长,能够快速地经历你年轻时候的过程,让他们学会劳动、获得本事。
这是另外一种战略意图:不是单纯的“规模扩张”,而是将包子品牌作为一个社会平台,帮助年轻人成长,让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在这里开始学会洗衣服、擦地等事情。
日本人有“扫除道”,你可以建“包子道”,在全球范围内,让更多的年轻人把这个理念传播出去。
一方面你的包子好吃,大家都愿意来吃包子;同时你的包子店就是课堂,例如每个月、每个星期都可以有一些专门的时间开放给志愿者、年轻人,大家在这里可以实习一个星期。 这一个星期不仅管吃管住,还可以挣到小费,关键是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就不仅仅是一个包子店,它更是一个个的平台,本质上你在实现更富有深意的一种使命。
这就是战略意图,决定原理原则和解题思路。
如果拓展包子店的战略意图是为了更多的盈利,那就找市场、客户在的地方,因为在那开店容易生存下来。
如果战略意图是让更多年轻的孩子们有锻炼的机会,那店会开在学校附近,或者年轻人聚集的地方。
年轻孩子喜欢,营业状况也不会差。
这就是将个人的使命,融入到企业的使命,然后利益到更多的人。
你的善良加上战略的支持,就会变成一件有意义的事业。
总 结
包子能养胃,也能养人;
店铺能生财,也能育人。
未来真正有生命力的品牌,一定是那些有战略、有使命的企业。
6月28日,万人战略大会——在这里,我们不只谈增长,更要一起回到原点,看见“我们为什么出发”,以“战略意图”为桨,以“原理原则”为舵,共同驶向2030年的广阔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