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战略万人大会精华速递 | “创新驱动路径”
润泽园教育在6月28日举办的“经典洞见趋势,战略赢得未来”4.0战略万人大会上,深入探讨了在国运升腾、文化自信的时代浪潮中,如何把握机遇,借助中国式现代化与“一带一路”的宏阔视野,驶向新商业文明的星辰大海。
在大会的深入探讨中,润泽园教育基于阳明心学等中华经典的深邃智慧,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看清未来方向,奔赴未来”的四大战略路径。
上周,我们分享了大会上的前两条关键路径——主航道路径与突破规模路径。
今天,我们聚焦于第三条路径——创新驱动路径。
[以下内容来自李西蒙在6月28日「4.0战略」万人大会上的精彩分享]
创新由心
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个世界级难题:创新驱动。
常听别人讲创新很难,聪明的人才会创新。
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了心法和路径,每个人都可以创新。
接下来,我们通过几个真实的创新案例,去体会创新的逻辑,一起感受创新从何而来。
1、55度杯
有一位产品设计师,拿过很多国际级大奖。
有天两岁的女儿想要喝水,去够桌子上的杯子,结果热水一下洒在她的脸和胸口上,严重烫伤,住院整整十五天。
看到女儿烫伤,爸爸心如刀割,自己为那么多人设计过产品,却未曾设计一款能保护女儿的饮水器具。
后来,他召集了公司全部的设计师,用三个月时间,设计出了55度杯——一款只需轻轻摇晃,就能迅速将热水冷却至55度恒温的创新产品。
起初只是为了防止更多孩子被烫伤,但产品面世后,迅速走红市场。
父母买给孩子,孩子送给父母,恋人之间也互赠此杯。
因为在大家心中,这不仅是一只杯子,更承载了关爱与温度。
正如其品牌标语所言:“我不高冷,也不沸腾,55度,我有温度。”
这就是55度恒温杯的故事。
2、红叶林养老
一位企业家,原本在学前教育领域深耕多年,经营幼儿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但是她后来毅然转型,从幼儿园园长变成了养老院院长。
为什么她从照顾小孩变成照顾老人?
原来,这位企业家还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小时候父亲忙,没时间照顾她。
好在同村的爷爷奶奶对她很好,经常让她到家里吃饭。
可以说,她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
这份温情,深深烙印在她的记忆之中。
多年后,她靠经营幼儿园积累了可观的积蓄,便决定回到家乡,报答那些曾经照顾过她的老人。
然而,当她回来时,却发现当年的长辈们已经大多不在人世。
心中的愧疚与遗憾,让她夜里常常哭醒,她多想能够报答这份恩情。
在这种情感的推动下,她心中升起了一份使命——让老人幸福、有尊严地度过晚年。
于是,她将事业重心转向养老产业,创办了一家充满温情的养老院。
在这里,老人们每天唱歌、听音乐、感受到陪伴与关爱。
曾有一位被医院判定只剩三个月生命的老人,在她的养老院里又幸福地度过了三年。
这两个故事中的创新,从何而来?——答案是:创新由心。
那位创立55度恒温水杯的企业家,因为爱屋及乌,从爱自己女儿的那颗心,到爱别人家的孩子,爱他人。
而这位创立养老院的企业家,也是因为一份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老人的感恩,从而渴望为这些老人做些事,为天下老人做些事。这就是创新由心。
所以,真正的创新源于人们内心的渴望,这份渴望,可以让我们心生万法。
有句话叫:“妈妈总是有办法。”
因为妈妈对孩子有足够的真诚,内心的渴望足够真切,这就是创新由心。
创新入心
1、农家乐
许多人在旅途中可能都有类似的感受:在外地想要安心吃上一顿可口的饭,并不容易。
然而,有一家农家乐生意特别火爆,很多人都排队去吃。
这家农家乐为何如此特别?
原来,在当地村长的倡议下,店家将经营者的身份证复印件放大张贴于门口,并在下方附上一段话:“我是xxx,如果我使用了不好的食材,你可以来找我。”
这不仅是一张身份证的展示,更是人格的背书。
经营者这看似简单的做法,让他走进了游客的内心,读懂了游客内心的忐忑。
在陌生环境中,游客最需要的正是“放心”与“信任”。
当他们感受到这种真诚,自然愿意主动走进这家餐厅,坐下来,安心用餐。
2、皮实教育
在山东,有一家连锁幼儿园,常常面临与家长沟通的困扰。
孩子们在上运动课或户外活动时,衣服弄脏、皮肤擦伤在所难免,但这些情况却频频引发家长的不满。
即便园区设施先进、课程丰富,依旧难以换来家长的真正认同。
无奈之下,董事长决定重新审视问题的本质,他带着园长们讨论:家长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表面上看,家长希望孩子“吃好、玩好、学好”;
而在这背后,隐藏着一个更深层的渴望——希望孩子未来能够成事,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如何培养成大事的人?
老师给了四个字,“皮实教育”。
“皮”就是皮球,扛摔扛打,柔和厚重;
“实”就是果实,货真价实,有真本事。
为什么家长真正的需求是“皮实”呢?
因为,每个人都渴望皮实地成长。
皮实的背后是内心强大,每个人都渴望成为内心宽厚且强大的人。
“皮实”这两个字,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它精准地触达了家长内心的柔软与期待,这就是创新入心。
真正有价值的创新,必须建立在对客户内心世界的深入洞察之上。
创新如果脱离了客户的真实需求,即使再独特也难以被市场接纳。
比如,有人设计了一款三条腿的凳子,外观确实独树一帜,但在客户看来可能价值并不大。
他没有读懂客户内心世界,因而客户不会买账。
因此,唯有读懂人心、走进人心,才能做出真正打动人的创新。
那么,入心的创新究竟能带来怎样的效果?这就带来第三个主题:
创新入信
1、亲情伞
一位医药连锁企业的董事长,全国有1000多家药店。
这两年通过学习,他对经营有了新的认知。
在他的药店门口,总有一把伞。
下雨天客人来店里如果没拿雨伞,就可以取走一把伞使用,刚开始这位董事长还担心客人不还,要实名登记才能拿。
后来他干脆取消了登记制度,不再设限。
结果发现:95%的顾客都会回来还伞。
后来,他又在店门口放了一张凳子,经常会有人来坐一坐,有的客人在门口下象棋,还有客人支起了小烧烤,免费做给大家吃。
是否买药,不再是硬性条件。
除了一把雨伞和一张凳子,在他的服务中还有一杯水和一句暖心的问候,董事长称作“四个一”工程。
他说:自己做门店零售最需要的是流量,之前打折促销搞活动,效果并不理想。现在打折促销少了,但顾客反而越来越多。
这是因为,流量本身没有粘性,但人与人、心与心之间的链接是有粘性的。
现在,这位董事长既赢得了流量,又赢得了人心。
2、询价制
另一位生鲜供应链企业家则面临着一个普遍问题:生鲜行业链条长、消耗大,而且每个环节都要加价,导致他给客户价格经常变化,很难稳定下来。
同样,客户也很难稳定下来,货比三家,今天在这买明天就不买了。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他和团队创新了询价制——他们每周固定时间,带客户一同前往上游市场采购,现场公开自己的进货成本,并让客户自行决定成交价格。
这个机制打消了客户对他的疑虑,觉得在他这买省心。
所以,表面上是价格问题,本质上是信任问题。
大部份客户并不是计较菜这个瓜多几毛少几块,而是渴望遇到一个值得信赖的供应商。
因此,询价制不仅让他的价格变得阳光透明,更是向客户表达:我,就是你可以信任的人!
这两个故事其实讲的是同一件事:真正的创新,是增加客户对你的信任,这就是,创新入信。
当一些企业把“聪明”当作创新,短期或许能增加订单,但日久见人心,如果不能建立信任,客户最后会害怕我们、躲着我们。
毕竟,没人愿意与一个让自己“吃亏”的人长期合作。
所以,创新如果不能带来客户信任的增加,所谓的创新就会适得其反。
那么,创新还可以从哪里来?
创新由信
1、宜家平板包装
我们常说,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成长起来的,而创新可以驱动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
以全球知名的家具零售品牌宜家(IKEA)为例,其家具产品普遍具有一个显著特征——可拆卸、可组装、扁平化包装。
这一设计,不仅显著降低了运输成本,更节省了约80%的仓储空间,成为宜家独具竞争力的核心优势之一。
那么,这项创新是如何诞生的呢?
时间回到70年前,宜家的一位设计师在搬运家具时发现桌腿太长,无法塞进车里。
无奈之下,他将桌腿锯掉装入后备箱。没想到,这一“权宜之计”被老板看在眼里,并从中得到灵感:如果家具可以拆卸再组装,岂不是更为高效?
于是,宜家的“平板包装”由此诞生。
那是1956年,当时的宜家刚刚成立十年,仍是一家规模不大的小企业。
而今,凭借持续不断的创新,宜家年营收已接近3500亿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小企业,也可以创新,完全有可能通过创新驱动成长为大企业。
2、团服创新
还有一位年轻的创业者,其创办的团服定制公司成立仅七年,却实现了年年营收正增长。
如何做到?
董事长谈到,增长的关键就是坚持创新。
比如最初,他认为电商就是简单的“产品售卖”,后来意识到,不同电商平台,本质上是不同的“流量入口”,于是他开始聚焦渠道创新。
再比如,在客户服务上,他与团队将售前、售中、售后流程拆解为多个关键接触点,从选品建议到包装升级、再到客户反馈,每一个环节都追求精准服务。
这位董事长说:“从不会等到焦虑的时候,再思考接下来如何做。而是每天不断探索怎样做会更好,抓住每一个创新的机会。因为,创新,不是客户的需要,而是我们的需要。”
可是创新的时候,我们有时难免会好高骛远,每天都想要有巨大的突破。
然而,颠覆式的创新不是一朝一夕发生的。
我们应该坚持的是“微创新”,即方向大体正确,然后严密迭代。
每天进步1%,一年的成长就是37.8倍。
每天1%,你一定能做到,你的团队也能做到。
这样累积下来,都是一个重大的创新。
许多企业经营者可能会受到性格、习惯、学历等等的限制,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创新者,没有好的想法,甚至害怕创新。
但通过刚刚两个小故事,我们看到,每个人都可以创新——这就是创新由信。
首先要相信自己,小企业也可以创新,才能打开创新的大门;坚定地相信你行,你的团队行。
总结一下,探索创新的四条路径。
一、创新由心,心生万法。回到自己,根本是诚。只要真的想创新,一定有办法。
二、创新入心,创新要能走到客户的内心世界,触动Ta柔软的刚需。
三、创新入信,创新目的是增加客户对你的信任,不然,所谓创新就是适得其反。
四、创新由信,相信自己,小企业也可以创新。每天进步1%,一年就可以成长37.8倍。
过去我们常常觉得创新难,其实是因为我们平常思考的比较浅,大多时候习惯于“等、靠、要”,追随他人的脚步。
现在,我们会发现,只要想,创新的机会到处都有。
只是需要思考得更深一点,用我们这颗柔软且敏锐的心去感知:客户的真需求是什么?客户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我们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
未来型企业的创新,要从大脑驱动,到心灵驱动。
所以,创新驱动的本质是创新由心——一切从心开始,最终也归于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