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4.0战略下的两代共频|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两代人才能走得更远
在商业赛道上,独行者或许能创造一时的速度,但唯有代际的接力,才能成就真正的远航。
6月28日,当主会场的战略大会在掌声中落幕时,浙江分会场的灯光依然明亮。这里没有PPT和报表,只有两代人相对而坐的身影。
“我需要被认同。”
“为什么被认同对你如此重要?”
一个简单的问题,拉开了代际对话的序幕。年轻继承者们陆续发现:
“传承不是复制粘贴,而是与志同道合者共创的新舞台。”
“真正的枷锁不是父母的期待,而是不敢直面内心的怯懦。”
“每个选择背后,都站着对自我价值的终极拷问。”
父辈们也在反思:
“‘为你好’三个字,藏着想看见你眼里的光的渴望。”
“以前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其实是怕你摔跤的心疼。”
“‘不听我的会后悔’,不过是笨拙的保护伞。”
一次次剥开问题的外壳,两代人共同触碰到了那些更本质的命题——关于自我价值、关于真实渴望、关于如何在不确定中找到确定的支点。
这一天,在战略大会的掌声之外,另一种声音同样值得被记住:传承从来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两代人共同的探寻。
6月28日,润泽园战略大会浙江分会场现场
传承之惑:我们到底要传什么?
一位服装集团创始人曾感慨:“我用30年把企业做到行业前十,却弄丢了最该经营的关系——现在孩子看我的眼神,就像看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数据印证着这个残酷的现实:麦肯锡研究显示,全球仅5%的家族企业能延续到第五代。
那些倒下的企业,往往不是败给市场竞争,而是输在代际断层。
当父辈把全部心血浇筑成金光闪闪的商业帝国时,可能没意识到——真正的传承不在股权协议里,而在那些被错过的晚餐时间、缺席的家长会、永远推后的家庭旅行中。
阳明先生说:“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传承的本质,不在于传授具体的经营方法,而在于传递创业的精神内核。
在过去一个多月里中,润泽园青年讲师走访了十几个省市,特别设计了“两代圆桌”课程,通过:代际沟通练习、知行私董会、家族战略探讨等特色环节,帮助两代人建立深层次链接。
一位参加过润泽园“两代圆桌”的企业接班人分享道:“父亲教会我最重要的不是怎么做企业,而是为什么要做企业。”
这就是传承的“因”,而企业只是这个“因”结出的“果”。
两代对话:从“说教”到“同频”
在实际的传承过程中,很多一代企业家发现:自己苦心总结的经验,孩子并不买账;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孩子总是质疑。这往往不是二代叛逆,而是时代变迁带来的必然差异。
通过“两代圆桌”练习,许多父辈意识到:父母常常在孩子尚未清晰表达观点时,就已想好了12345条建议。但真正的沟通应先倾听、先理解——不仅要听内容,更要洞察对方表达背后的意图和感受。
这种“反求诸己”的态度,正是两代对话的关键。润泽园设计的“悦纳”环节,让许多父子第一次有机会真诚地表达欣赏:
“爸爸,你在我心里一直都是很伟大的人。”
“孩子,你的创新思维让我看到了新的可能。”
战略同频:站在高处相见
传承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而是要在精神内核一致的基础上,实现战略升级。
润泽园两代人传承中几个重要的先决条件:
1. 价值观同频:通过阳明心学的学习,让两代人在“致良知”的根本上达成共识。
2.战略同频:家族传承更需要战略,需要两代人对传承达成共识,家族传承从来不是灵光一现的好点子,而是两代人并肩作战的战略定力。制定既尊重传统又面向未来的发展路径,更要给予青年人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3. 执行同频:明确分工,给予子女一个完整的“苹果”,完整的任务。哪怕一件小事,也要让子女可以自己主导,全权负责。子女可以自己去思考,计划,执行。有完整的任务,才可能有胜利的感觉。让一代的经验与二代的创新形成互补。
一位参与课程的二代企业家说:“和父亲一起学习后,我们找到了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共同语言。现在我们的关系既是父子,又是战友。”
结 语
商业传承,是两代人共同完成的生命对话。
父辈的经验需要注入新的理解,青年的理想需要岁月的沉淀。
就像接力赛跑,每一棒的速度或许不同,但唯有默契地交接,才能让企业走得更远。
全球最大规模的接班浪潮正在中国上演,但真正的传承不是交接算盘,而是传递心法。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润泽园愿成为两代人之间的桥梁,让“一代人走得快”的经验与“两代人走得更远”的智慧相互滋养,共同书写属于家族企业的新篇章。
正如一位学员所说:“在这里,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传承企业,更懂得了如何传承一个家族的魂。”
2025年7月29日,"颠覆即创新·企二代领导力"将走进浙江。本次学习会将带领新生代企业家一起探讨三个话题:
1、AI时代,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
2、如何把握战略主动,发现创业蓝海?
3、如何站在家族的中央,迈向家族企业一号位?
项目特色
• 5天青年线下学习
• 2天父辈专属课堂
• 1场跨代战略共识会议(采用"同凳对话"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