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出晚归,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和一群中年大叔默契地完成添料、成品质检、废料清理等流水线工作,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灰头土脸。

25岁之前,汤佳妮从未想过,这是她会经历的生活。用她的话来说:“以前,我的心处于封闭的状态,对很多事物都很排斥,包括回家族企业接班。”

汤佳妮是一名“建二代”,父亲汤俊怀是安徽城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洁科技”)的董事长。该公司从建材业务起家,如今是一家集科研、设计、生产、销售、施工为一体的环境修复科技企业,年收入过亿元。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汤佳妮都有一个执念:希望能靠自己的努力有一番成就,而不是借谁的光。即便这个人是她的父亲。

然而,在最初几年的职场生涯中,汤佳妮的价值感和自我认同感越来越低。直到参加完润泽园教育举办的一场企二代学习会,她打开了新的思路。

汤佳妮决定回到家族企业,在父亲给她提供的平台上“发光发热”:她在生产车间当过工人,也在负责生产管理时为工友们推动解决了棘手的技术难题,从而提升了产品质量,如今则在销售部门努力创造业绩。

接班并非所有企二代的保底退路,也并不比自主择业更容易。但至少,在接班的路上,汤佳妮已经成长为那个可以被信任的人。




丢掉“铁饭碗”,站上父辈的肩膀

1998年,汤佳妮出生于安徽宣城。两年后,父亲汤俊怀从当地国营畜牧场离职,创办了安徽华普集团公司(安徽城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前身),开始生产石棉瓦、地砖等传统建材。

作为家中第一个孩子,汤佳妮从小没有因为女孩的身份而被轻视或过多保护。

父亲总是教导她:要勇敢表现自己,勇于担当大任。“把自己当成一只刚出窝的雏鸟,在学习飞翔的过程中可能会跌跌撞撞,但能飞就要去飞。别人能行的,你也一定可以!”

2015年,汤佳妮考入贵州财经大学的金融专业。大三时,她竞选成为学校里的院团委副书记。

大学毕业后,汤佳妮曾在杭州的外资银行负责过投资理财业务,也在法院做过新媒体工作。

看起来光鲜和稳定的“铁饭碗”,没有让她感觉到快乐。相反,“枯燥、无聊、创造力被压抑和没有成就感”困扰了她很长一段时间。

但此时的汤佳妮还没有回家族企业的想法。在她看来,如果因为职场不如意而回到家族企业,这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

转机发生在2023年6月,汤佳妮在父亲再三推荐下,报名参加润泽园关于企业二代的学习会。

恰逢汤佳妮职场的失意,她决定“去玩玩看”。会上,她发现,同学们的年纪和经历都差不多,各有各的难题和烦恼。

而一位同学的话更让她记忆深刻:“如果父辈已经创造了比较好的平台,我们其实可以坦荡地接受,而不必拘泥于我们自己有没有创造什么成就。站在父辈的肩膀上,我们或许可以做更大的事情。” 


2023年6月,汤佳妮(前排左二)参加润泽园企二代学习会


这让汤佳妮释然了很多。回到杭州后,她开始认真思考要不要回到家族企业。

最终,汤佳妮做好了决定:“可能,我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如果我想做成一些事情,没有一个平台会比家里的这个平台给我的机会更多了。其他平台会看我有没有能力,而不是缺我这一个人。但回到家族企业后,所有人对我的托举都是不遗余力的,尤其是父亲。

汤佳妮出生的那年,父亲已经33岁了。如今的汤佳妮也已近30岁。尽管父亲看起来仍精力旺盛,但头上的白发、眉间的皱纹,让她明显感觉到父亲在衰老。“我很希望自己成为厉害的人,就能为父亲分担辛苦和压力了。”

2023年10月,汤佳妮在杭州的房租到期。没有和父母商量,她辞去了法院的工作,把自己和所有的行李都打包回了老家。


生活中的汤佳妮


拒绝“花架子”,从成为车间工人开始

得知女儿想回家族企业上班,汤俊怀没有意外,很平静地问汤佳妮:“你想去什么岗位呢?”汤佳妮回答:“销售”。

汤俊怀没有同意。他对女儿说:“你不了解我们的产品,暂时做不了销售。”已经做足心理建设的汤佳妮没有生气,更没有放弃,而是淡定地问父亲:“我怎么样才能有资格做销售?”

汤俊怀给女儿布置了几个任务:“一,读《五项修炼提升职场竞争力——德鲁克管理学的应用与实践》(润泽园教育编著);二,在生产车间待三个月。”

读书不是难事。但对于一个从小养尊处优的年轻女孩来说,到一线车间去干脏、苦、累的活儿,则相当有挑战。

好在,汤佳妮从小养成了不服输的性格。在她看来:“别人干力气活,我就干力气活;别人从早干到晚,我就从早干到晚;别人忍得了一身脏,我也可以。”

在生产车间的流水线上,工人将水、混泥土等原材料倒入生产机器;机器进行自动化生产;产品成型后,经人工质检没问题便进窑养护。此外,生产过程会产生一些废料,需要人工清理。若长时间不清理,机器会堵住。

因此,生产车间的工人在一天中需要完成原料添加、产品送养、成品质检、废料清理、卫生打扫的工作。

看起来并不复杂,实则很熬人。车间工作时间一般为早7晚5,遇到供货量需求大时,还会提早或延迟。期间,工人只能一直站着。机器不停,人也不能停。工人吃饭或去洗手间,需要彼此轮换,且不会超过10分钟。

在生产车间上班的第一天,到下午3点时,汤佳妮就感觉自己快站不住了。车间领班看到汤佳妮脸色不好,便走过来问她:“要不要去休息下?”

忽然得到特殊关照,汤佳妮反而一下子打起了精神,连忙摆手:“不用不用,我能行。”


汤佳妮在生产车间学习


当工人们都下班,并不意味着汤佳妮一天的工作也结束了。晚上,她可能还要给父亲汤俊怀当司机和秘书,陪他参加一些重要的商务应酬。

汤佳妮记得,有一天下班后,她随父亲参加了一个商务洽谈,结束后到家已是凌晨3点。第二天车间上班时间是6点半,要想上班不迟到,她只能睡2个多小时。

那是冬天,皖南地区刮着刺骨的风。清晨5点半,天还未亮。闹钟响起,汤佳妮揉了揉惺忪的睡眼,随即起床。

“如果我说因为工作太晚耽误休息想请个假,可能包括父亲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会接受。但一线工人不会听什么理由,他们只会看我来没来。我既然想跟他们打成一片、既然想在家族企业里做好,那我就是得在。”


汤佳妮去车间上班的冬天早晨


汤佳妮的努力,工人们看在眼里,对她的评价也在悄悄发生变化。

汤佳妮刚去生产车间的时候,有工人调侃她:“你爸让你到这里来,是不是在故意整你啊?”对此,汤佳妮只是笑笑。

后来,工人们发现,这个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小姑娘,却很能吃苦。汤佳妮还听到有工人在私下表扬她:“是一个干实事的人,不是‘花架子’。”这让汤佳妮感到很欣慰。

 

解决真问题的“小老板”,不急于接班

先后在地砖车间和预制砌块车间工作一个多月后,汤佳妮对自家产品的生产流程已经非常熟悉了。于是,她被提前调离一线,开始做生产管理的相关工作。

在这一阶段,她解决了不少质量问题,提升了产品质量,还学会了洞察人心。

举例来说,城洁科技主要产品是生态挡墙护坡砌块,它从浇筑到脱模都是在模车里进行。因其混着钢筋和水泥,又大又重,脱模成了棘手的环节——需要把模车上的众多螺丝拧出,然后打开模车的围挡,再用千斤顶把砌块抬出来。但模车容易生锈、也容易固结水泥,导致不好开模。


城洁科技的生态挡墙护坡砌块应用场景


在生产车间时,汤佳妮就发现了一个现象:有几个模车的螺丝,工人们都不拧,而是爬上模车,用大锤把本应拧螺丝松开模车围挡的位置砸开。

而砸车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隐患:模车比正常的轿车还高,工人普遍年龄偏大,稍不注意,可能会从模车上跌倒;砸车的噪音很大;模车易变形,产品易受损。

汤佳妮曾对此提出质疑,但被工友提醒:“不要轻易指手画脚”。她也担心因为自己不懂技术给工人们造成麻烦,便没再多说。

直到有一次,车间主任来巡检时斥责工人们:“跟你们说了多少次了?不要砸这个模具。”汤佳妮才意识到,这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正常现象”。

工人们解释:“螺丝拧不开,质量也不行”。汤佳妮便找到采购负责人,后者采购了一批新的螺丝,但螺丝还是经常坏。

汤佳妮又找到研发部负责人,对方也很生气:“只要多轻轻捣鼓几下在合适的位置轻轻敲几下就能开模。但工人们性子比较急、图快,就暴力开模,是他们操作不规范。”但汤佳妮隐隐觉得,逻辑不是这样的。

在之后的一轮百日奋战中,汤佳妮把质量问题重新提上了议程。

这一次,研发部负责人把汤佳妮和生产部负责人叫到车间,想亲自向大家演示如何轻松开模,但倒腾半天也没有成功。最后,他也爬上模车,用工人们砸模车的方式完成了开模。

汤佳妮发现,尴尬的局面反映出一个本质的问题:研发模具的人和使用模具的人是“两条心”,前者忽视了后者的使用习惯。

意识到是研发的问题后,研发部在后续提出了一个备选解决方案——如果工人拧不开螺丝,可以用气泵辅助开模,无需暴力砸模。

除了开模难,这次百日奋战还解决了原料搅拌不均匀等难题。

更重要的是,原本各自为战、相互推诿的不同部门的人,在认知上实现了同频。尤其对于工人们来说,他们内心无声的渴望终于被看见、被满足了。

这也使得汤佳妮在工人们心中的“地位”更重要了。

一次,因为参加润泽园教育的学习会,汤佳妮缺席了公司生产部的共创会。期间,一位工人来找过她,并感叹了一句:“生产的共创会,‘小老板’不在,就没有意义”。

对汤佳妮而言,“这是对我非常大的认可。这种认可不是父亲给的,而是我自己挣来的。我在为他们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2025年3月,汤佳妮如愿来到销售部轮岗。她希望用3-5年时间,用新生代视角给城洁科技探索一条新的销售模式。

至于何时正式接班?汤佳妮表示,“那是顺其自然的事”。

当下,随着民企传承进入关键期:创一代白手起家的产业积累与二代“借光”还是“破局”的身份焦虑交织,代际观念碰撞、能力验证阵痛与传统企业转型压力叠加,成为当下民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但对于很多包括汤佳妮在内的企二代来说,所谓传承,不过是站在父辈的肩上,活出自己的光。


汤佳妮与父亲


 

为了更好地陪伴青年人持续成长,润泽园今年以来推出了两个年度陪伴成长项目:「东方传承50人」民营企业接班人培养计划,与「东方破晓」新生代未来企业家年度成长计划。

其中,「东方传承50人」是针对10亿以上规模企业家二代的培养计划,从今年1月起正式启动。通过每月线下学习、每日晨读经典、每周传承夜话、个性化专属辅导,二代接班人在企业经营、两代同频、个人心力提升上取得了巨大成长。

「东方破晓」则于今年金秋九月开班,首期只限100位有理想的企二代青年,将经过严格面试审核择优录取。

如果您是企二代或青年创业者,欢迎垂询以上两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