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自重的人,越能让别人尊重
欢迎将图片转发朋友圈,分享您的心得。
“没想到会被投诉了!”一位朋友说起往事。
她一向性格随意,“人嘛,舒服就好。那些穿得笔挺、坐得端正的人,不累吗?随意一些多自在。”
直到有一次,她的“自在”让自己付出了代价。
那天,她和客户开线上会议,镜头开着,却一边听同事讲笑话,忍不住笑场。笑得停不下来,她干脆关掉摄像头。没想到客户极为不满,事后投诉她“不庄重、不尊重”,甚至表态以后不愿再与她合作。
“那一刻我突然被敲醒了,”她说,“原来随意不是没有后果的。”
孔子在《论语》中提醒:“君子不重则不威。” 一个人若不庄重,就没有分量感,也难以让人信服,更不可能赢得威望。
为什么呢?可以从三方面理解。
第一,庄重,让人值得信赖。
人们往往先凭外在来判断一个人。一个着装整齐、举止端正的人,会让人更容易产生信任感;相反,过度随意就显得轻浮、不可靠。因为大家相信,庄重的人,做事少有差池。
庄重,是立于世间的一张无形名片,也是别人愿意将重要事情托付于你的理由。
第二,庄重,源于内心的敬畏。
《诗经》讲:“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真正的庄重,就是这样一种心态。它并不是压抑,而是一种敬畏:敬畏规律,敬畏后果,敬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当内心怀有敬畏,举手投足自然会变得有分量、有节制。
第三,庄重,是一种真诚的选择。
在举止随意的背后,常常是对自己、对他人的轻慢。
《论语》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一个真正的君子,内心怀有敬意,与人相处自然就恭敬而有分寸。
主动让自己庄严起来,是在内心保持一份真诚,戒慎恐惧,不让轻忽慢易的心思生根。
当然,这并不是要把自己变成一本正经的“古板人”。
毛主席当年为抗大提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揭示了庄重与活泼之间有个平衡:
做人,务必活泼,以乐观、满怀理想的心态看待人生;
做事,必须严肃,以庄重、脚踏实地的态度尽心尽力。
在生活中,和朋友聚会时,尽情放松、开怀大笑,这没有问题;但在正式的工作场合、面对客户时,就要展现出分寸与敬意。
真正的成熟,不是一直紧绷,而是松弛有度,知道在什么场合可以放松,在什么场合应该庄重。
“君子不重则不威。”庄重,不是一种外在姿态,而是一种内心修养。
唯有内心深沉厚重的人,才能拥有静水深流的力量,才能赢得他人长久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