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企业如何降低成本
近期AI又一次闯进了大众视野,生成式人工智能再次为我们带来震撼,而AI的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都会推动社会生产方式更新升级。对具体的企业来讲,AI愈加趋向全能,不仅意味着可以提升原有业务的效率,也意味着可以开拓全新的业务模式和领域。
但是,当我们意图通过AI降低成本时,也应当意识到,或许企业最大的成本不在生产当中。
对企业而言,最大的成本是什么?
曾经一位大型企业的负责人分享说,他们的公司作为一家上市企业,市值一度达到400亿。
但好景并不长,几年内企业就走到了破产重组的地步,把控制权交给别人,努力谋求最后一点生存的机会。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他自己总结,最大的原因就是决策失误,一个又一个的决策失误将企业推到了崩塌的边缘。
人生是选择的累积,经营是决策的叠加。尤其对抗击风浪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而言,克勤克俭、加快脚步是一种美德,让企业得以发展;而看清方向、做对选择更是一种智慧,让企业得以生存。
所以,可以很明确地讲,企业最大的成本,不是人力成本,而是一把手决策失误的成本。企业最大的提效,不是开源节流,而是提高经营决策的准确率。
如何提高决策的准确率呢?三条建议,降低决策失误。
第一,看清国家大计、时代大势。我们常说,“与祖国同频是最大的商道”,政策所指的方向,也是我们大有可为的全新空间。
而要准确判断时代大势,尚需更清晰的认知。
前几年,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兴起,价格、服务等直接呈现在客户面前,加剧了行业竞争,餐饮、美容等服务业经历了一次阵痛,许多从业者谈起平台,情绪都很复杂。
但站在当下回望,无论我们曾对平台抱有怎样的情绪,主动适应全新业态或许才是最佳选择。
而近期最大的浪潮当属人工智能无疑,但不少人对AI的认知有着偏差,往往是高估了AI潜在的威胁,而低估了AI潜在的机遇。过往一再证明,历史的潮流不因个人而改变。
我们不妨以“不错过”的心态,积极拥抱潮流,寻找全新的机遇。
第二,看清本质。《大学》有云:“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才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都需要铭记什么是“本”。
今年我国在AI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使得大家坚定相信我们也可以在这个领域里边占有重要的位置。
但大家也要注意,人们往往高估短期的动能,却低估长期的势能。
今年的年度主题词大概就是AI,但往前倒一倒,前几年的热词叫元宇宙,再往前叫区块链,还有大数据、O2O,还有数不清的概念,每年都有这样的主题。
但是回想一下,很多人都是在潮流的风口浪尖热闹了一阵,然后就尘归尘、土归土。
所以,AI点燃我们的热情很好,但是我们也需要逐渐理智下来,回到不变的本质。
以不变应万变,就不会被眼前的纷繁复杂的表象所迷惑。
本质是什么?对企业来讲,善待你的顾客,爱你的顾客,这是不变的本质。
坚守本质,再去思索如何为客户提更好的产品与服务——或许可以用借用AI,或许也可以不用AI。
所以,在滚滚而来的潮流面前,更需看清本质,保持“不跟风”的理智。
第三,自信良知。哈佛商学院一位教授曾说:“对于重要的决策,只有深入内心的探索,才能揭示对你来说什么是重要的。这种自我反省的过程,对许多人来说令人困惑不安。但是,你越是能够透过现象观察本质,就越有可能做出智慧的选择。”
“良知清澈,应变无穷”,在超出我们认知的新事物、新形势面前,如何始终眼明心亮呢?人人本有的良知,这才是无尽智慧的根源,才是我们最应当自信的宝藏。
向内开发自己的良知,也将成为每一个想赢在未来者的人生必修课。
技术能放大能力,却不能替代智慧,当企业有机会拥有AI这个超级工具时,更需清醒认知:
决策的终极目标不是“更快更省”,而是“更准更稳”——通过洞察大势、坚守本质、敬畏良知,避免在技术浪潮中迷失方向;降低成本的核心逻辑不是“减少投入”,而是“减少浪费”——用AI优化业务流程是战术,而用心中无尽的智慧规避战略失误才是根本。
正如管理学家德鲁克所言:“效率是正确地做事,效益是做正确的事。”
在AI时代,这句话或许应被重新诠释:“让AI正确地做事,让人坚持做正确的事。”未来的赢家,应是既能以AI提升效率,又能以良知赢得人心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