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胜龙:读懂大势,做对决策
有人说,“决策是管理的心脏。”100个行动也挽救不了1个错误的决策。
如何做对决策?每个正确决策背后,是什么在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底层逻辑又是什么?
今天,我们跟着付胜龙(大汉集团创始人,创业30年,大汉集团从默默无闻到中国500强,年收入近700亿),走进他的三个重要决策。
探究,每项正确决策背后,他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01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深圳特区报》发表了著名新闻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改革开放的春潮涌动。
这股春潮,同样扰动着付胜龙的心。“我当时有一种直觉,未来的价值点,就是应该有更多的企业家成长起来,为社会去创造价值。”他说。
于是,他辞去铁饭碗工作,向家附近的小卖部借了2万块开始创业。创业做什么呢?靠山吃山。
付胜龙想,当地产钢,正好有一个钢厂,我可以去卖钢材。
于是,1993年,他开始做起了钢铁贸易。
“那个时候生意也挺好,随便卖一吨钢,能赚200块。”
彼时,200块钱,是付胜龙两个月的工资。
虽然刚入行时懵懵懂懂,但很快他就发现,很多人都卖钢材,但大家都卖不好。
那时,钢材多由物资局或国有金属公司来卖,都是客户自己上门来买。
买完后怎么办?得有人帮他们把钢材运走。这就催生出了一个群体——货车司机。
于是,当一个客户从钢厂下单后,就会蜂拥上来一群司机,来抢运单。
司机们经常为了早点拿到钢材,互相扯皮打架。
由于当时没有手机,客户来买钢也不熟悉情况,通常容易被“宰”。
客户带钱买钢材还有成本和安全问题。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需求。
这时,付胜龙面临一个决策:是继续买卖钢材,赚差价?还是去帮助客户、司机解决问题,做服务?
表面上,这个决策选择,是赚200元/吨,还是赚20元/吨的问题。
因为,如果去做服务,每吨只能赚20元服务费。但往更深层次想,付胜龙说:“每吨赚200块钱的时候,我是个商人,赚20块钱的时候,我是一个服务者。
而商业利益,是基于市场行情和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当行情发生变化,信息更加透明的时候,每吨200元的生意就会消失,但服务却是别人永远需要的。”
有了这样的想法,付胜龙开始俯下身去做服务。
他把货车司机、买钢客户、卖钢机构的需求整合在一起。
付胜龙负责到钢厂买好资源,司机负责配送给客户,并带回货款。
30年前干的就是现在的平台配送模式。
仅过了一年多,钢材市场就开始往下跌,由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
这时,最大的变化就是中间商压缩了,原来卖钢的物资局和金属公司等都关门了。
他们的客户源全部到了大汉,大汉承接了所有的终端配送业务。
大汉顺势推动了湖南地市钢贸市场的建立,仅用两年多时间,大汉就奠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
原来是国有金属公司卖钢,随后就演变成了一个个钢材市场,市场中的主体大量的都是个体经商户。
薄利多销的流量思维下,这样一种配送制,让大汉顺势成长起来。
伴随着湖南省的各个市、县的钢材市场发展,大汉的品牌力、渠道力也跟着上来了。
所以,大汉就在湘钢、新钢、萍钢等地同一个模式复制下去后,迎来了一个巨大的营销优势,也赢得了配送制营销模式的优势。
30年后,大汉钢材贸易做到了一年一千多万吨的销量,一年的销售收入大概接近600亿。
在全国市场来说,大汉也都是首屈一指。
大汉的模式在今天看来似乎不难,就是跑通了渠道,把大家链接在一起,实现共赢。
但在当时,有实力的同行那么多,为什么别人就没有想到这个点呢?渠道的本质是什么?
“所谓的渠道,其实就是人心。你能够让多少人相信你,就会获得多少人心。有了人心,业务就能做好。”付胜龙说。
很多人都想赚快钱,赚不费力的钱。
但是,放弃赚200元,去赚20元,去干苦活、累活,付胜龙这个决策,其实商业模式发生了变化。
理性思考背后,是什么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付胜龙说,是价值观。
“为工作而挣钱”是大汉核心价值观1.0。
创业初期付胜龙把为更多人找到工作,当成是企业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真实实影响了付胜龙当下的决策,让他心心念念想去解决问题,踏踏实实赚辛苦钱。
02
1998年,付胜龙又一次面临重大决策:是否要企业自掏1000万替政府修路。
“这一年,大汉已经有了超过千万的积累,我们的价值观有所松懈。
我们感觉到平台不错,亲朋好友在大汉也有了工作,钱(赚的)也不少,那还要干什么呢?”大汉在卖钢的时候,娄底到涟钢的路受损严重。
当时,当地政府资金紧张,副市长找到付胜龙,对他说:“付总,你能不能拿钱把这个路修好?我们要做一个钢材市场,还有60亩地就交给你,你拿到这个地,就可以去盖钢材市场。”
当付胜龙把这个提议分别说给了高管们和母亲后,结果,他们都不同意。
大汉每年税收都交着,修路该是政府的事儿。况且,修路需要1000万,这在当时来说,是笔巨大的投资。
钢材贸易,买进卖出,投资收益是很确定的,但是政府给的土地,将来能做什么,这个是不确定的。
“这土地,你将来干什么呢?养鸡也养不了,种菜也种不了。”付胜龙母亲说道,因为,她在农村目之所及都是土地,都荒着,害怕这笔钱投进去后,就真的沉淀在那片土地上了。
如果单纯只做经济上的分析,那这个决策肯定是有风险的。
但付胜龙思考了很多。有形回报上来说,路修好了,大汉也是受益者。
因为大量的运钢车会在这个路上经过,一条好路会让他们更安全。
其次,做钢铁贸易,大汉是没有土地的。
但是修路后,政府会给大汉土地,那么大汉在银行授信贷款的资质是加强的。
更重要的无形层面来讲,是付胜龙对企业家创造社会价值的一种追求。
“要想富,先修路。我还是想为这个社会去实现一种社会价值。”
于是,付胜龙开始给母亲做工作。“你看,我那个时候上大学,就是一床被子一个箱子。
现在,我拿些钱给你在老家修一栋房子,等于我到外面出差赚了钱回来了,这个箱子、被子换成了房子。
这次,你就当我又出差了,如果事情成了,高兴。
没成,就忘记,当作没这回事。”就这样,付胜龙做通了母亲的工作。
于是两年时间,娄星北路修成了,大汉钢材市场也建成了,大汉发展也突破了边界,引领了湖南省城镇化的发展。1998年恰逢中国房地产商品房改革,大汉正好又赶上了这个潮头,于是,大汉就把城镇化做起来了。
从娄底到双峰、溆浦、永顺、沅陵、绥宁等等,25年间,大汉做了100多个项目,投资上千亿。
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东京带领团队专门在溆浦、双峰等地方进行调研,然后推出了一本案例,叫做县域城镇化的模式,就是一路一城一园的“大汉模式”,修好一条发展路,建设一座致富城,营造一个温馨园。
“大汉模式”具有很强的社会价值,湖南省政府把“推广大汉模式,变建房为造城。”
写进了《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2-2020)》。
“我想,作为一个民营企业能够写进省政府的城市发展纲要,肯定是很骄傲的,因为我们确实有了社会业绩,因此也获得了巨大的个人财富。”
付胜龙说。从修一条路,到造一座城,这个决策背后,是什么在起决定性作用?依旧是价值观。
这一时期的商业模式,演绎了大汉企业核心价值观的2.0,叫“资本=责任,业绩=财富”。
什么意思?企业资本走出了企业,对接了社会需求,大汉资本要投资到湖南县级、省级、国家级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变化是巨大的。
这样,大汉就把从企业资本,到社会的责任,再到社会业绩,再回到企业财富这样一个链条把它打通了,形成了大汉核心价值观2.0。
而这个价值观,就是大汉第二个关键决策的决定力量。
03
然而,2012年,在上海,有两个福建的农民把钢铁贸易做成了一个金融产品,致使上海有上千亿的银行票据兑付不了,金融界对钢铁贸易实行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资金打压回收。
大汉是通过钢铁贸易获得了巨大的金融资金,然后才进行了湖南的县域城镇化建设。
当时,大汉有将近70个亿的银行授信规模,从2012年开始,其规模每月减少1个亿,到2016年的时候,只有不足20个亿,三年减了50个亿。
恰巧,2014年、2015年、2016年这三年时间,“大汉模式”正在全面开发,资金链很长,回收也很困难。
大汉在长沙又做了一个投资上千亿的项目——产业生态城,每月还要投进去1个亿,这巨大的剪刀差,一方面是银行的收贷,一方面是大的投资,给了付胜龙无穷的压力。
“我的空间被无限地压缩,去掉‘我’字头上那一撇,变‘我’为‘找’:每天就是找钱,找钱还银行贷款,找钱发民工的工资,找钱缴税收。
许多朋友说:你要留后路。我说:不能留后路,只要还有一块钱,我就要对我的业绩负责!”付胜龙说。
就是在这样一个顽强的、拼搏的意志坚持下,大汉渡过了这个艰难的时期,没有欠银行一分钱的到期贷款,没有欠农民工一分钱工资,没有欠国家一分钱的税收,在这种艰难状态下,还缴纳了将近20个亿的税收。
这三年时间,付胜龙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无”,“无”的心多么重要。
“也许我还有更重要的使命,我需要在我的心里安放上这个‘无’的心,才能成就我未来事业的力量。”
确实,白手起家,20年时间,付胜龙一路高歌猛进,获得了巨大的“有”。
这次危机,给了他又一次沉下心来思考的机会,让他去探索,这个时代,企业家更大的社会价值在哪里。
在迷茫中寻找光亮,付胜龙走进了润泽园,学习了200多天的阳明心学后,他逐渐领悟了阳明先生的“心即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他说:“我知道,那岩石中的花,在你没有看它的时候是静悄悄的,在你看它的时候,如果你是一个艺术家,你可能会拍一个照片作为一个作品;如果你是一个企业家,你会想着把这个花变成一个产业,惠及天下许许多多的人民。
原来花还是那个花,但是在我们的心中,这个花变得绚丽多彩。”
“对每个人来说,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照见的是怎样的一个世界,是让我们高兴的,还是忧愁的,这取决于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认知。
而阳明先生的致良知,既是价值观,又是方法论,让我在追求良知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行动去改良价值观,实现行为的最大价值。”
获益于致良知的启发,付胜龙再回味这20年大汉的城镇化道路,他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在北京高楼大厦后面的农民工,他们为国家的高铁建设、高速建设、城市建设、工业产品建设奉献了巨大的价值。
“我一路追着农民工的足迹走来,农民工是怎么走出去,又怎么回来的,我一清二楚。最开始造城的时候,我们的目标就是——为农民工安居乐业造城。所以,我们做配套商业,所有的设施建设都是围绕这一群人,让他们真正成为城市的主人。”
于是,秉持顾客价值,付胜龙开始研究:农民工的下一代怎么办?如何让他们的生活品质更好?如何更有价值地进行劳动创造?
付胜龙透过农民工,看到了农民工子女们那孤独、深厚的心。
因此,他决定要做一件事情:就是让农民工的儿子不再成为农民工,而是要成为新时代的大国工匠。于是,付胜龙创办了大汉国际工匠院。
这,是付胜龙第三个非常重要的决策。
他认为,新的时代,农民工的子女需要高品质地建设国家,需要真正的工匠精神。
“我们要完成一项使命,就是把工匠精神的种子播撒到大学生、中学生的心田,让工匠之树成长起来。我们还会对接企业的岗位需求,来做岗位技能培训工作,让孩子们有工匠坚韧之心,又有企业行业技能之能。当他们获得心力、能力后,我相信他们会看到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并去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付胜龙立下目标,未来,大汉要实现“百万小匠出金桥”的目标,每年培养一百万个小工匠走向社会。
这一决策背后,是“工匠精神创造美好生活”核心价值观3.0在起着决定性作用。
“工匠精神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充分必要条件,大汉以工匠精神创造美好生活为主张,全力投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打造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付胜龙如此诠释。
结语
回顾30年创业历程,付胜龙一直说自己是“乘着改革开放的电梯上来的”。
有句话这么讲:可借天地之力,不可贪天地之功;可借时代之力,不可贪时代之功。
付胜龙,深谙此理。
三个重要决策,付胜龙都谈及到了价值观。
价值观背后,他决策遵循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付胜龙斩钉截铁地给出两个字:大势!什么是大势?
他说:“大势就是大多数人的需求。比如,当初的改革开放,就是一个大势,但是很多人都看不到,不去乘坐这个大电梯,去捡拾芝麻了。再比如,农民工子女,高品质生活和就业,也是社会的大需求,这就是一个大电梯。”
如何读懂大势呢?
归根到底,付胜龙说,就是阳明先生的致良知,当我们追求大我的价值时,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敏锐察觉到大多数人的需求。这,才是一切决策的原点。
编后
企业经营者,就是企业的一号位。
作为企业这艘巨轮的掌舵者,一号位如何能够拥有澎湃能量,带领企业驶向远方?
最根本的,是一号位心上的力量。
心上力量如何获得?
1月1日,我们一起听付胜龙聊聊他的“一号位心法”。
详情,请扫码进直播间,具体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