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2025!
你听说过“奔跑实验”吗?
上百名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准备起跑,只有前20名到达终点的学生才能获得礼物。
哨声响起前,学生们被问及6个问题:你的父母是否受过高等教育?你小时候是否有过出国旅游的经历?你家里是否有足够的书籍供你阅读?……符合每个问题答案的同学可以上前走6步。
问题问完,有人已经从起点向前走了近30米,也有不少同学依然停留在原地。
然而,最终真正取得名次的,并不一定是原本更靠近终点的人。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勇于奔跑,就有可能超越前面的人,赢得属于自己的未来。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什么能够阻挡一颗勇往直前、永不言败的心。
01
有位企业家,他用了20年,将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长起来,自己也经历了从迷茫到坚定,从躺平到重新站起的心路历程。
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
童年的记忆,是黄土纷飞的山间、简陋的土炕、黄馍馍和一盏煤油灯。
尽管生活贫困,但他从未放弃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追求。
大学毕业后,他留校任教,开始了稳定的教学生涯。然而,随着国内“下海经商”风潮兴起,他内心的不安愈发强烈。
1996年,他辞去了“铁饭碗”,开始了第一次创业,从事农产品加工。
钱包虽然鼓了不少,但令他迷茫的是:自己做的是生意,不是事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当地特产。
他发现,由于长期低质低价恶性竞争,特产的市场并不乐观。
“农民辛苦种植,也卖不出好价钱,甚至有人因为生计问题,不得不挖掉改种其他农作物。”别人都不看好的市场,这位企业家看到了其中的机遇。
他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行业现状。
2003年,他征了40亩地,建起加工厂,并注册了品牌。
然而,创业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初出茅庐的品牌面临市场认识度低、销售渠道单一、资金周转困难等诸多问题。
他几乎倾尽所有,却依然难以支撑企业的正常运转。
在最艰难的时刻,他想过放弃,但家人的支持和鼓励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他也考虑:“将厂子卖掉,不仅无法还清银行贷款,更对不起家人的支持和信任。这条路,我绝不能走。”
面对员工的动摇,他曾掷地有声地说:“如果有人想离开,我不会挽留。但这条路,我会一个人坚持到底。”
话虽硬朗,但背后承载的压力却是沉甸甸的。
那段日子,他几乎是靠酒精来换取片刻的安宁。
“常常深夜醒来,四周一片寂静,只有窗外透进的微弱光线。那些困扰我的问题,如巨石压在心头,让人窒息。”
无尽的煎熬中,他没有选择放弃,而是积极寻找转机。
他将工厂打造成集展示、销售、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展区。
这一举措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购买,还逐渐改变了传统销售模式。
随后,他又在当地开设了第一家品牌专卖店,并逐步将业务拓展到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好景不长。
2012年底,国家出台了八项规定,禁止公款购买高档烟酒和土特产,而他的产品以礼品为主要市场。
突如其来的困境,他开始反思企业战略和经营模式,并决定拥抱互联网,搭建电商团队。
然而,电商市场的竞争同样激烈。
他原本想通过打价格战来抢占市场份额,结果导致企业亏损。
“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虽然价格低,但质量没打折扣。即便价格比同行业高出30%,仍然不赚钱。”他调整了战略,砍掉了线上爆款,并重新组建了电商团队。“过去靠低价引流,现在步入到靠品牌引流的时代。”刚刚度过了电商的难关,疫情就来了。
他的企业在很长时间内,处于关闭状态。他担心,长此以往企业内部就涣散了。
他有想法,利用这段时间组织员工一起学习。“问题是,企业内部缺少学习机制。”
当时,他接触了中华传统文化。没想到,从2020年11月至今,他没落下过一门课。
通过学习和反省,他看问题更清楚,内心格局越来越大。“过去遇到困难会迷茫,压力大时会抑郁。通过沉浸式学习,我们得到了很好的成长。”
三年以来,企业线下经营受挫,但线上增长良好。“总体业绩不但没降,还在增长。”
学习中,他反躬自省,三个问题令他刻骨铭心,“人活着的意义,经营企业的目的和意义?自己过去对待员工,究竟是不是在利用他们?企业究竟是卖产品还是爱客户?”“今天的时代,是靠心理成长的时期。这个过程非常珍贵,值得感恩。”
他坦言,在没学习之前,自己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这辈子差不多就行了,没必要这么辛苦。”甚至,女儿曾对他抱怨,“这么辛苦,要不别干了。”
听多了,他也犹豫过,自己都是奔60岁的人了,是不是该退休了?
学习之后,他对经营企业的意义,有了新的理解:“我觉得现在能吃苦,特别幸福。有很多我的同龄人,想干是没有机会的。我现在珍惜当下所有能吃苦的每个机会。人活着不是来享受的。当我们有机会服务的时候,才会更心安。”
他回答女儿:“别叫我老头儿。我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我还要为国家奋斗60年。”
如今,他心中的企业家精神愈发坚定——“有格局,有梦想,有领导力,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奋斗不仅是为了生存和成功,更是为了成就一番事业、造福社会。在奋斗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境,但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创新、不断学习,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迎接美好。”他说:“奔跑者最幸福。在奔跑中,我们找到了希望。”
02
有位年轻的企业家,今年年初,他的工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曾经,他的企业年营业额高达1.2亿,今年订单量急剧下滑,到今年3月,仅剩的几家工厂订单总额勉强维持在1500万左右。
“这样下去,公司还能撑多久?”他站在空旷的厂房里,望着冷清的生产线,心中满是无奈与绝望。
“我们的产品,虽然技术领先,但市场需求急剧萎缩,同行们为了生存,纷纷打起了价格战。”
过去,他的工厂凭借技术创新和稳定的质量,勉强维持着运营。
“我们始终坚持品质至上,绝不妥协。曾经为了引进最先进的生产设备,不惜重金投入,但如今,单靠产品优势已难以在市场中立足。”
“必须转型,必须拥有客户思维,但如何落地实施?”面对困境,他一筹莫展。
4月初,他决定组织团队参加学习,希望从中找到破局之策。然而,这一决定遭到了团队成员的质疑。
“工厂都快撑不下去了,这时候还去参加什么学习会?”反对声此起彼伏。但他坚信,这是他们翻身的唯一机会。在学习会上,他们获得了指导,“用真实案例展示产品如何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这个建议让他颇感意外。
他一直认为,产品本身就是最好的说服力,无需过多渲染。而且,他们的产品专业性强,普通消费者难以理解。
但考虑到目前困境,他还是决定尝试。
回到公司后,他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筹备视频。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他们制作了一段近两分钟的视频。
视频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真实客户的反馈和产品应用场景的展示。
当这段视频被发送给潜在客户时,一些原本只关注价格的客户开始关注产品的实际价值;更有一位即将放弃合作的客户,在看到视频后,重新燃起了合作的兴趣。
这次意外的成功让他和团队信心大增。
他们开始更加积极地与客户沟通,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痛点,并将这些反馈融入产品改进和服务优化中。
一个月内,通过视频营销,他们成功签下了多份合同,企业有米下锅了。
复盘成功经验时,他深刻体会到:“客户并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或交易对象,他们是有血有肉、有需求、有烦恼的人。只有真正站在客户的角度,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此后,他和团队开始频繁地拜访客户,不仅推销产品,更倾听他们的声音,解决他们的难题。
他们发现,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仅让公司走出了困境,更让他们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成长和幸福。
在奔跑中,他们找到了新的方向;在奔跑中,他们重塑了自我认知,也赢得了市场的尊重与认可。
★ 结语 ★
2024年,对许多人而言,充满挑战与艰辛。
你是否也曾感觉很难、很累?有时,甚至喘不过气来?
看看周围的企业,有的已经沐浴在春天的暖阳下,享受着市场的红利;而有的仍在调整期中奋力挣扎,努力寻找突破的方向。
正是在这样的时刻,更要继续奔跑。
因为奔跑起来才有风,风就是机遇,它正等待每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去捕捉。
这正是“奔跑实验”所揭示的:这是一个充满变数与机遇的时代,无论你的起点如何,只要你愿意比同行做得更好一点,再好一点,就有可能抢占先机,实现高速发展。
奔跑吧,2025!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路上,方法×心法=根本有效!
无论你的企业规模如何,激发每一个成员的智慧与热情,共创辉煌,才是通往成功的关键。
当我们的心紧密相连,无形的力量将成为推动企业跨越重重困难的强大引擎。
作为企业经营者,亟需解锁「一号位心法」的奥秘,它是你引领企业破浪前行、激发团队无限创意的金钥匙。
掌握心法,实践方法,带领团队披荆斩棘,开启你的“一号位心法”之旅吧!我们携手并进,共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