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做中高端工作服定制的,过去几年业绩不错。但这两年行业内卷,坚持中高端定位,很多订单就会流失;可一旦降价,似乎就失去了品牌定位,利润也会下滑。我们应该继续追求中高端的市场定位,还是应该降低价格迎接这个市场的内卷?

最近,一位做团体工作服定制的企业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很多企业都有类似的困惑: 价格高了,怕没人买; 价格低了,怕掉档次、怕没利润。但是,价格高就是高端吗?价格低就是低端吗?到底,什么是真正的高端?

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理解市场,制定价格,至关重要。

 

高价格≠高价值

对于这个企业而言,问题的关键,不在“价格”,而在“价值”。很多企业谈到“高端”“高品质”时,不自觉就把“价格”当成了衡量标准。以为贵,就代表产品高端有档次。但事实上,高端是指高价值,而不是高价格。

价格会随着市场需求而波动,是一种灵活的策略;但价值,是企业必须构建的核心能力。真正的高端,是能理解客户、满足客户的刚需,并给到客户超出预期的体验。

有时,高价格与高价值正相关;但也有很多优秀的产品,用亲民的价格实现了更高的价值。“价格厚道,感动人心”,也是一种策略。

 

菜是做给亲人吃的

安徽春盛餐饮,是一家以商务宴请起家的企业,员工上千人。原本主打高端商务宴请,是当地响当当的餐饮企业。但“国八条”出台后,整个高端宴请市场几乎腰斩,春盛也一度陷入寒冬。

最后,它是如何打破寒冬的?

春盛不是一味降价,而是千方百计地提升性价比,为客户创造“高价值”。

1、高端宴请市场:实施“价值翻倍,价格不变”。

高端宴请的客人并不是想要低价,而是更在乎价值,所以要让客人觉得物超所值。

他们有三个重要动作:

 

第一,订餐多问一嘴,服务多想一层,超越客户预期。

 

第二,设置了400总经理直达号。再小的客诉,春盛都会进行全链路复盘,每桌都要做到百分百满意。

 

第三,建立了一条价值到岗、层层递增的价值生产线。从采购到后厨,每个人都思考:我能为客户提供怎样的价值?我还能多为客户做点什么?

因为给到客户切身感知的高价值体验,所以在商务宴请整体下行的情况下,春盛业务不降反增,实现持续增长。

2、社区大众市场:开创“邻里有”,实现“品质不变,价格亲民”。

春盛还做了一个很多人不敢做的事——

开社区餐厅“邻里有”,让老百姓用1/5的价格,吃到和高端宴请一样品质的健康菜。他们砍掉了例如花式摆盘等不必要的余食赘行和冗余流程,而是用心把菜做好,聚焦老百姓的刚需。把菜做好,让老百姓吃得起、吃得安心。

然而,无论是“多问一嘴”还是“极致性价比”,春盛真正强大的内核,在于“道”。

在春盛有一句话:菜是做给亲人吃的。

这份将客户视为亲人的真心与诚意,是驱动员工主动创造价值、而非机械执行规章的活水源头。正是这份“知”,让创造高价值,成为团队自然流露的行为。所以,真正的高端在于跳出价格的表象,回归价值本质。

当能为客户创造并传递出超越价格标签的厚价值时,就更能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短短三个季度过去,春盛传来两个好消息:

 

宴请板块业绩不降反增,三年增长一倍多,从不到2亿做到4亿+;

 

新开4家社区餐厅“邻里有”,老百姓非常认可,预计到年底打造10个店。


把最好的商品卖便宜

盒马是大家都比较熟知的品牌,以前,很多人认为盒马代表的是“高价格”的中产消费。

过去一年,盒马做了一个关键转变:回归用户价值,用高价值+可负担的价格,重新赢回市场。

他们关停了同质化竞争激烈、定位模糊的X会员店,把资源集中在“盒马鲜生+盒马NB”的双线战略。

现任CEO明确提出一句话:

“把最好的商品卖便宜,才是真本事。”

不是简单打折,而是通过优化供应链、提升运营效率、自建品牌能力——

“好商品”既保留质量,又能以更接地气的价格走进更多人的生活。比如,一款950ml的新鲜牛奶,售价仅7.8元,但包装清晰、品质上乘、日期新鲜。放在货架上,让消费者看一眼就觉得“值”。

当然,盒马也有很多定价并不低的商品持续畅销。但因为原料讲究、品质过硬、体验扎实,消费者照样愿意买单。

 

无论是春盛餐饮“菜是做给亲人吃的”,还是盒马鲜生“把最好的商品卖便宜”,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把产品的价值做厚。

所以,回到开头那位企业家的问题,我们知道真正能打动客户、让客户买单的,是能否准确回应他的需求、解决他的痛点,让他觉得“这个钱花得值”。

高端不等于价格高,而是价值厚。

找到客户的“刚需”,做好客户心里的“高价值”,才是企业穿越周期、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