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Made in China”,有人想到速度与规模,有人想到价格与品质。

在山东博兴,与彩钢打了20年交道的企业家韩仲佰,曾听过一句让他难忘的话。

一位外国客户拿着一块样板,半开玩笑地说:“这种产品,你们中国做不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那句话扎得他心里发烫。

他心底升起一个念头:要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制造

 

 一场始于“刺痛”的百倍增长

四年前,韩仲佰在爱普瑞成立了外贸部。出口业务从零起步,第一年仅完成400吨。而今天,年出口量已达4万吨,实现了百倍增长。

这背后,是那一刻被质疑、被轻视的刺痛。

一次在中亚,客户拿着一块俄罗斯的样板——当地市场的高端标杆——半开玩笑地对韩仲佰说:“这种产品,你们中国做不了。”

“那句话像一根针,扎在心里。”韩仲佰回忆道,“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不再是一门生意,而是关乎中国制造的尊严。”

韩仲佰说:“为什么德国制造、美国制造就能成为品质的代名词?难道我们中国人就做不出好产品吗?”

他接过样板,只说了三个字:“我们试。”

接下来的两个月,成为团队的攻坚期。大家反复调整配方,夜以继日地试验。最终产品发往中亚时,客户震惊地反馈:品质甚至超越了俄罗斯标准。

然而,单一爆款无法扭转整体印象。韩仲佰明白,企业竞争的本质早已不是“谁更便宜”,而是“谁更值得信任”

他带领公司开启了一场彻底的“品质革命”:收窄产品线,聚焦高端品类;升级设备,坚持使用顶级原材料;主动放弃不符合品牌定位的低质订单。

一位到访的供应商感叹:“我走访过30多家同行,你们是唯一一家车间里不沾脚、没异味的。”

高标准会内化为一家企业的气质,成为企业最好的名片代言。


品质的突破,源于内心翻转


随着“品质革命”的推进,公司焕然一新,客户也源源不断找上门来。但当订单越来越多,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

韩仲佰很快发现,瓶颈不在市场,而在团队——上下不同频,成了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我一遍遍地讲,团队却不一定听得懂,战略执行层层受阻。”韩仲佰一度陷入焦虑,甚至怀疑:“是不是团队能力不行?”

然而,让他重新看清自己的,不是在会议室谁对谁错的争论,而是在润泽园课堂上老师的一句话。当天的课程,老师讲到“上下同欲者胜”,并强调:企业的成长,关键在于领导者能否与团队同频同行。

这句话击中了韩仲佰的心坎。他想起2016年前后,公司在四川、西安等地迅速扩张,库房遍布全国,但几乎没有系统管理,全凭经验和激情支撑。那段时间,公司人心浮动,员工频繁离职。就在他努力稳住局面时,危机突然爆发。

那天,他接到电话:“韩总,西安的库房……被暗中抵押了。”

负责当地业务的经理因个人私心,将库房抵押出去。仓库存放的货品价值数百万,一旦失控,可能血本无归。

这让他深刻体会到:所谓“掌控”,不过是事事亲力亲为的假象。没有制度、没有信任、没有团队,企业就像一匹随时可能脱缰的野马。

如今听到老师这句话,他突然明白,所有焦虑与无力都有源头。韩仲佰感慨:“团队的问题,其实是领导者心的问题。”

“问题不在他们,而在我自己。”韩仲佰说,“当我总想控制别人,其实是内心充满恐惧;当我开始向内反省,团队才开始向外突破。”

此后,他从权力型领导,转向倾听、共创的服务型领导;从盯利润、盯流程,转向关注团队的成长与内心;从追求50岁退休的个人规划,转变为“带领一群人穿越万水千山”的终身使命。

“指挥怎么做”,到“点燃愿望去做”,韩仲佰的管理方式完成了从控制到激发的蜕变。

 

如今的爱普瑞,产品已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

回顾这场转型,韩仲佰感悟颇深:“企业走到最后,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心力。”

他曾以为领导力是走在最前面的指挥,后来才明白,领导力是唤醒、成就与照亮。

真正的强大,不在于控制了多少资源,而在于能凝聚多少人心;不在于自己有多耀眼,而在于能让多少人也成为光。

如彼得·德鲁克所说:“领导力就是做正确的事并让别人愿意跟你一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