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鲁克曾说:“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创造客户。”

然而,在今天的商业世界,客户不再仅仅购买产品,而是购买“信任”。

信任,不仅是领导者最重要的资本,更是企业穿越周期的第二曲线。谁能率先重建信任,谁就能赢得未来。

“十怕十诺”,正是这样从“客户思维”出发,重塑了企业与客户的关系。

 

“十怕十诺”,算大账的智慧

“十怕十诺”最初源于对客户痛点的深刻洞察。

“怕”,是客户的焦虑;“诺”,是企业的担当。

真正践行“十怕十诺”的企业,不只是对客户作出承诺,更是在与自己立约。因为每一个“怕”的背后,都是行业的黑洞;而每一个“诺”的背后,都是企业的良心。

正如一位企业家所说:“这件事我本来不敢做,因为它会影响利润。但通过在润泽园的学习,我明白要算大账——算信任的账、算品牌的账、算未来的账。”

“十怕十诺”,其实是算大账的智慧。它让企业回到本心——从取悦客户,转为尊重客户;从经营利润,转为经营信任。

︎ 珂信健康:用“怕与诺”重建医疗信任

“人财两空”“求医无门”是许多肿瘤患者的痛。

湖南珂信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陈历宏带领团队通过调研、共创,总结出“十大患者痛点”,由此推出“十怕十诺”——比如,患者怕误诊误治,医院承诺:发生(误诊误治)先赔10万元;患者怕治不好而焦虑恐惧,医院承诺:主管医师对患者进行病情科普沟通不少于30分钟,未做到赔偿1000元;患者怕医师开回扣药、收红包私自收费,医院承诺:举报属实奖励举报人1万元等。

有人担心这只是挂在官网的口号,陈历宏斩钉截铁地说:“我们是动真格的。每天,各医院都要报告关于‘十怕十诺’的情况,发现问题就要赔偿。如果CEO没做到,我会严厉批评他。错了没关系,我们都会犯错,但我们承诺了,就一定要把钱赔到位。”

有一次,一位护士给患者打针没打好,医院按照承诺进行了赔偿。虽然钱不多,但患者却非常感动。他说:“我以前去医院,想多问几句,医务人员态度都很凶。其实我不需要你们的赔偿,你们把我们病人当人看,这种真诚让我很感动。”

这件事让陈历宏深感欣慰:“千金难买人家说一句‘好’。那一两百块钱的赔偿,虽然不多,但它传递出的真诚和关怀,却是无价的。一件小事,就突破了患者认知的边界,让他们看到了医院的真心。这就是口碑啊。”

“十怕十诺”从提出到落地,敢于透明,敢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它倒逼了服务质量,提升了医疗尊严,也让员工重新体会到职业的崇高感。

︎ 百瑞源:把“自查”变成公开承诺

在枸杞行业,百瑞源是个特别的存在。

他们每月公开“自查自纠报告”——把问题晒在阳光下。

报告里写着每一个投诉:包装破损、仓库混乱、车间卫生不达标……每一条都有原因分析、整改措施、负责人签名。

他们的口号是:“我承诺,我做到,我公开。”这既是“十怕十诺”的延伸,也是“信任透明化”的新标准。

“怕客户投诉”的地方,他们“诺接受监督”;在“怕丢面子”的地方,他们“诺晒问题”。

透明,是信任的第一要素。领导者越透明,团队越信任;企业越开放,客户越忠诚。

正因为这份真诚,百瑞源不仅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更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敢曝光、敢反省”的行业标杆。

 

︎ 建之桥商贸:忠诚与真诚的“双向信任”

张正年,一位普通的木材代理商,在上游与下游的夹缝中求生。

她最怕的,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上游对自己的不信任、下游对自己的不理解。

她说:“上游怕我们不忠诚,我们怕上游不信任;下游怕我们不真诚,我们怕下游不认可。”

这正是“十怕十诺”的真实写照——怕的,不仅是客户的顾虑,更是对自己关系体系的敬畏;诺的,不仅是口头承诺,更是对信任的兑现。

在润泽园学习后,张正年和团队共创出一句信条:“对上游忠诚,对下游真诚。”这十个字,看似朴素,却是她对“十怕十诺”的再创造。

她说:“忠诚,是我们的‘诺’;真诚,是我们化解‘怕’的方式。”

面对上游,她立下“承诺”,如:提升销量,每年都在既定目标上额外加码;共同成长,上游推新政,不再讨价还价,而是第一时间响应;品牌守护,把上游品牌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主动优化服务、改进管理。

她说:“过去我们怕上游改政策,现在我们怕自己反应太慢。”

而面对下游,她则:怕客户失望,诺用心帮扶;怕客户迷茫,诺陪伴成长;怕客户吃亏,诺先担责任。

她带领团队帮经销商做标书、跑项目、辅导直播、共担风险。她说:“他们难的时候,我们不能袖手旁观;那不是合作,而是交易。”

如今,建之桥的上游品牌方称他们为“最让人安心的伙伴”,下游客户称他们为“最懂人心的供应商”。而这一切,都始于那份“怕”——怕辜负信任,怕伤了真情。也终于那份“诺”——诺要忠诚,诺要真诚。

“十怕十诺”的精神,在她身上,有了另一种注解:不是十条制度,而是一颗心的修炼;不是管理动作,而是一种共生哲学。

她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赢在信任,也赢在心上

“十怕十诺”让客户信任企业,而信任的真正力量,是从外部延伸到内部。

高信任度的组织中,员工感到安全,可以承担风险、自由表达与创新;而低信任度组织,则陷于防御、内耗与信息封锁。

企业若想赢得客户信任,首先要建立内部信任。因为客户感受到的真诚,是从员工身上传递出去的。

“怕”是一面镜子,照见企业的不足;“诺”是一面旗帜,立下文化的方向。而信任,则是二者交织的纽带——它让“怕”变成反省,让“诺”成为信仰。

阳明先生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十怕十诺”的意义,不止在于做对的事,更在于做难的事——承认不足,兑现承诺,修炼初心。

信任,不是道德的奢侈品,而是经营的硬实力。

从珂信的“患者为本”、百瑞源的“自查自纠”,到建之桥的“忠诚真诚”——它们共同回答了一个命题:谁先重建信任,谁就是下一代的王者。

商业的尽头,不是规模,而是信任;领导力的本质,不是控制,而是被信任的能力。

当一个企业敢于对客户、对员工、对社会说出:“你怕什么、我诺什么”,那一刻,它已经赢了——赢在信任,也赢在心上。